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5-05-08李妍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建设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建设;免费开放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特点,从公益文化服务的内容、空间以及人文等方面探索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002-03

收稿日期:2015-03-24

作者简介:李妍丽(1973—),松原市图书馆馆员。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政府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公益文化服务侧重于“益”,即切实地为群众提供有

益的便利,但在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工作来看,其公益文化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服务空间相对狭窄,且缺乏人文性特点,导致群众难以在形式化的服务中获得实际有益的便利。针对这些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经验,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开扩服务空间等方式提高公益文化服务的现代性和有效性。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公共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地位,而且有利于推广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图书馆自身的重要服务功能,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1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2012年9月12日我国颁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强调要深入社会各领域开展社会文化相关的公益性服务工作,提高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并不断完善社会各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资源的需求量和供给能力,推动社会精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有利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民的文化权益,是提供公平、便利、多样的公共文化资源的主要来源,其服务体系也成了政府实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到政府服务职能的最终落实程度[1]。

1.1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建设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组织,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社会文化信息、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创新型国家战略”等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在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向各社会分支及群众传达文化的重要通道。①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能力,扩大纸质书刊和电子资源等的阅读途径,为更多的公民提供增长知识的机会。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公民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时间等获得文化信息,转变生活文化观念。③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在基层的有效落实,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2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建设的现状

基于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不少地区的图书馆都积极探索其具体的服务策略。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根据上海的文化建设特点建成了14个主题馆,形成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机制,为公民提供了具有多样性、便利性和人文性的专业图书馆服务,促进了当地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一系列的探索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益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不足,如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公民的多样需求;服务空间狭窄,导致文化分享交流的时间和地点难以切合公民实际,降低了其便利性;人文理念缺失,导致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平等性,公正性较低,难以体现其文化服务的公益特性。针对这些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改革,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同时突显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2]。

2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建设的策略

2.1公益文化内容的发展

2.1.1优化免费借阅服务。免费借阅服务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公益文化服务的主要趋势,是体现公共图书馆公益性特点的重要服务类型。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借阅服务仍固守传统模式,即读者按图书馆要求交纳一定数量的押金,以所办的借阅证为媒介进行借书,并在读者退换借书证时归还押金。这种传统的借阅流程在当前借书读者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已不再适用,容易出现借阅混乱、手续烦琐、耗费人力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借阅平台,通过电子化手段认证读者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并以刷卡的形式进行书刊的自助借阅和归还流程[3]。为了提高信息化借阅工作的有效性,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①当读者延期还书时,通过系统短信提醒读者用户,让他们做好归还或延期登记工作。②当读者没有按期归还书刊时,系统记录其违约情况,并通过联网等方式让尚未归还图书的读者不能在其他公共图书馆借书。③当读者超过一定时限不归还所借图书或丢失图书时,则通过借阅者的个人信息,由系统从其储蓄卡中直接扣除书刊费用。

这一系列现代化借阅流程和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效率,有利于满足公民普遍的借阅需求,使得公益文化服务能够稳定地大范围开展。公共图书馆图书的免费开放服务不仅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特点,而且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体现。读书人数的增加和读书质量的提高能提升社会群众的精神文化境界,减少他们对感官娱乐的沉迷,并有效提高公民的理性思考和行动能力。为此,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免费借阅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书刊使用效率,增强公民对阅读的重视。这种做法在提供便捷、公平阅读机会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们,提高政府投资公共图书馆的效用,使图书馆发挥出更大的公益效应,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文化氛围。

李妍丽: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李妍丽: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2.1.2开放特色馆藏服务。受到传统观念及服务条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对自身馆藏的地方文献、古籍等贵重书刊进行限制性开放,导致部分读者难以借阅到该类书籍。其中,古籍文献主要包括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的书刊,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加之历史悠久、数量稀少等原因,古籍文献保存要求高且借阅难度大,除了极少数公共图书馆开展了相应借阅服务外,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对此借阅加以限制,使这批古籍文献难以发挥其重要价值,不利于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等,对馆藏的纸质的古籍文献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资源,形成能够大范围共享的电子刊物。为了促进古籍文献的交流和共享,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数字化文化资源的交流和安全,可以建立计算机、网络和触摸屏等平台,实现自助性的免费开放,让公民能够通过系统自由地阅读。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借助Flash技术等实现地方文献和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仿真,降低古籍资料的阅读和理解难度,全面提高特色馆藏的公益性服务质量[4]。

2.1.3拓展公益讲座服务。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免费借阅和特色馆藏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外,还可以利用其场地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著名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到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讲座的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前沿性和适用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公民的学习、生活所需,拓展公民的文化生活空间。公益讲座应适当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服务的引导性和时效性,通过短信、海报、网络等方式及时传递讲座信息,让更多的公民能够享受到公益讲座的文化服务,提升知识和精神素养。此外,图书馆还应通过录制视频音频等方式,做好公益讲座的记录工作,作为二次文献加工的重要材料,让无法参加现场讲座的公民也能获取讲座知识,提高公益讲座服务的公平性。

2.2公益文化空间的发展

2.2.1增加分馆及流通点数量。近年来,总馆/分馆制已逐渐受到我国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公共图书馆扩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制度从最大化资源利用的目标出发,以专业化、一体化、系统化为管理方式,通过建设图书馆网络体系将各层级的公共图书馆组织起来,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公益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各个图书馆的资源,促进馆藏文献的流动和分享,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及公共图书馆都进行了分馆管理尝试,如地区之间图书馆联合采编文献资源、读者用户实行通借通还、开设图书流通点等方式,实现地区之间图书资源的免费借阅。同时,为了提高分馆管理的有效性,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对分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贯彻分馆借还准则和图书登记制度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横向拓展公益文化的交流空间[5]。

2.2.2建立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公益文化服务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支点聚集电子资源,为资源的免费共享奠定基础。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利用云计算技术、电信宽带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远程现代教育网络等,全面拓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面,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其公益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应积极建设自身馆藏特色资源,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公益文化服务,坚定群众基础。通过建立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公共图书馆将能很好地提高图书馆资源投入的效益,丰富公益服务的空间,实现平台资源的和谐共享。

2.2.3推进新型农村图书流转。公益文化在农村中的传播情况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村民的精深文化面貌,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农村图书流转工程是公益文化在农村传播的重要途径。它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体现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平等性。为了落实其成效,公共图书馆应以市、县公共图书馆为核心,以各村镇图书室为分支,建设覆盖全市县乡镇的图书流转体系。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及时更新流转书籍,并采用季度流转、月流转等方式,提高书刊的多样性,以满足农村公民对图书知识的需求,让大众更好地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文化服务。

2.3公益文化人文的发展

2.3.1弘扬平等的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贮藏和传播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文化,其本身性质、发展历程及功能特点都体现出明显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特征。我国弘扬和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流转中心应承担起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文化服务建设不仅以其贮藏的文献资料彰显其人文内涵,而且通过自身的文化宣传、交流工作体现其人文主义。为此,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公益文化服务工作时,应注重公益的“公平性”,从服务的内容、空间上保证公民能最大限度地享有公平的权益,从而提高公益文化服务的真实性,避免形式化服务的出现[6]。

2.3.2维护平等的文化权利。公共图书馆应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从“人”这一源头上重视公益文化服务的平等性。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公益文化服务的机会均等。从机制、准则到执行过程,让每个公民都能够有平等参与及竞争的权利,享有相同的阅读机会和参与机会。②公益文化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践行同样的标准和制度,尽量提高条件让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水平的公民都能够在平等的准则中获得相同的文化资源,这是公共图书馆提供公益文化服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人本主义特色的彰显。

3结语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做到与时俱进、长远发展,应积极转变文化服务理念,对公益文化服务进行创新。但这个创新应该是全面的、整体的,涵盖公益文化服务的内容、空间和人文性质。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重视人才素质的提升,通过提高公益服务管理质量、公益文化宣传力度等方式,让公民深切感受到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的优势。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推力,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十二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遇[J].图书馆建设,2011(10):76-78.

[2]邱冠华,于良芝.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11-15.

[3]柯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2011(6):28-31.

[4]朱丽萍.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的障碍与可持续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19-21.

[5]高源.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与免费开放[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49-51.

[6]李利华.论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长效机制[J].图书情报论坛,2014(6):88-89.

(编校:马怀云)第35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年4月

猜你喜欢

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建设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浅谈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巴黎游泳池因无人收费“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