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05-08周艳兰陈新河刘艳萍陈钊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波糖

周艳兰 陈新河 刘艳萍 陈钊 严玲

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周艳兰 陈新河 刘艳萍 陈钊 严玲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3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52例和吡格列酮组51例。阿卡波糖组采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 吡格列酮组采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 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指标, 测量体质量和血压, 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疗程结束后, 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P<0.05);餐后2 h血糖(2 h PG)降幅阿卡波糖组大于吡格列酮组, FPG降幅吡格列酮组大于阿卡波糖组(P<0.05);体质量方面, 阿卡波糖组体质量下降, 吡格列酮组体质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 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 h PG方面阿卡波糖优于吡格列酮, 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与一般人群相比较, 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则更高[1]。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特别是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该如何治疗已成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作者试加用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且排除肝、肾、神经系统等重大躯体疾病史和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 排除先患糖尿病而后患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患者。新入院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血糖、血脂指标检测并测量体质量和血压指标,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二甲双胍治疗:口服, 2粒/次, t.i.d., 治疗12周后再进行1次血糖、血脂指标检测并测量体质量和血压指标, 对于血糖指标仍未达标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103例, 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52例和吡格列酮组51例。阿卡波糖组男3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54.13±9.43)岁;吡格列酮组男28例, 女23例,平均年龄(51.39±9.46)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入组前体质量、FPG、2 h PG、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χ2值分别为1.474、-1.289、-0.750、-0.178、0.743、-0.462、-0.449、0.524、1.255、1.067, P>0.05) , 具有可比性 。

1.2 方法 入组后继续按原治疗方案服用抗精神病药和二甲双胍片, 阿卡波糖组加用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BJ09860):口服, 100 mg, t.i.d.;吡格列酮组加用吡格列酮胶囊(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21212):口服, 早、晚餐后各15 mg;入组后共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实验室检查:两组均在入组时和入组治疗24周末就下列各项指标检验1次:FPG、2 h PG、HbA1c、 LDL、HDL;病房检查:入组时和入组治疗24周末的体质量和血压。不良反应观察:采用治疗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4]评定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体质量、血压、LDL、HDL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LDL及阿卡波糖组的体质量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及吡格列酮组的体质量则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间的FPG、2 h PG、HbA1c比较 两组治疗后FPG、HbA1c及阿卡波糖组2 h PG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吡格列酮组的2 h 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的相关分析 除阿卡波糖组HDL治疗前后相关关系不显著(r=0.234, P=0.096>0.05)外, 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阿卡波糖组体质量治疗前后的相关关系最强(r=0.94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 阿卡波糖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腹胀2例, 腹泻、皮肤过敏、头晕各1例), 吡格列酮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水肿3例, 皮疹、恶心、胃胀、头痛、乏力、胸部不适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 ν=1, P=0.234>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LDL、HDL比较( 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 h PG、HbA1c比较( x-±s)

3 讨论

3.1 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效剂, 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转录, 降低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耐受性, 从而使肝脏产生的葡萄糖减少、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的合成增加, 促进葡萄糖转运入肌肉和脂肪,同时激活调节脂肪代谢的基因, 激活外周调节游离脂肪酸代谢, 使进入肌肉细胞的游离脂肪酸减少, 因为细胞内的脂肪酸可以使促进葡萄糖进入蛋白质的磷脂酰肌醇-3(PI3)激酶失活, 从而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糖。二甲双胍虽然也有胰岛素增敏效应, 但其作用机制却与吡格列酮不相同。二甲双胍有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 增加周围组织和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抑制肝糖产生, 同时促进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改善肌肉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5], 并有着减轻体质量的优点。

由于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在对胰岛素增敏效应的机制上的差异, 使得对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在加用吡格列酮之后, 除2 h PG外均表现出比较好的疗效。这个疗效还表现在HbA1c的降低方面, 本实验显示, 治疗前后下降了1.49%, 达到了6.36%, 属于比较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3],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 对患者的血压、LDL等的下降, 体质量、HDL等的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患者的体质向健康的方向改善。

3.2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 食物中的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等消化成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 进入小肠后, 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可供人体吸收利用的葡萄糖, 在生理状态下, 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葡萄糖苷酶, 在服用阿卡波糖后, 阿卡波糖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性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结合, 小肠上段的α-葡萄糖苷酶被竞争性抑制,使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进行, 故葡萄糖的转化速度降低,吸收面积减少, 吸收时间后延, 具有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药物与酶的结合时间大约是4~6 h, 此后酶的活性可恢复, 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故阿卡波糖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阿卡波糖的作用特点为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

由于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的不同, 对于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阿卡波糖后仍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尤其对2 h PG的控制更加明显, HbA1c的下降值也达到了1.3%的理想效果。

3.3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 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代谢紊乱,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代谢, 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因素增加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6], 这可能与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的拮抗作用(尤其是5-HT2A受体)有密切关系;另外人们发现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聚集有一种类似酪氨酸羟化酶-INS-胰岛素生长因子, 此处可能是糖尿病的易患位点基因, 而11号染色体连锁研究也受到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的重视, 因此精神病和糖尿病可能共同作用于大脑的同一部位, 一种疾病发作增加了另一种疾病的患病风险[1]。虽然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但本研究观察显示, 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同样有效。

根据本实验的用药前后的相关关系分析, 可以看出, 除阿卡波糖组的HDL外治疗前后各种指标值的变化均与所用的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存在相关关系;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比较,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 ν=1, P=0.234>0.05)。因此,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用阿卡波糖或吡格列酮, 如以体质量过大, 2 h PG升高为主的可加用阿卡波糖, 以FPG升高为主可选择加用吡格列酮。但本疗效观察不足之处是, 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对降糖药的作用是否有不同的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有待临床实践中继续加以研究。

[1] 李培轩, 徐进, 尹继续, 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精神医学杂志, 2007, 20(6):365-366.

[2] 戢秋明, 谢良平.精神疾病与糖尿病共病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 10(5):272.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1):1-37.

[4] 侯沂, 舒良.现代精神病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248-250.

[5] 吴笑春.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治疗.中国药师, 2004, 7(2):91-94.

[6] 苏嵘, 罗汝琴.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0):274-275.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acarbose or pioglitazone +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chizophrenia under poor metformin monotherapy control


ZHOU Yan-lan, CHEN Xin-he, LIU Yan-ping, et al.Guangzhou City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 Guangzhou 51043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acarbose or pioglitaz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chizophrenia under poor metformin monotherapy control.Methods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chizophrenia under poor metformin monotherapy contro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arbose group with 52 cases and pioglitazone group with 51 cases.The acarbose group received metformin+acarbose for treatment, and the pioglitazone group received metformin+pioglitazone.Treatment lasted for 24 weeks.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ir body mass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recorded.Adverse reactions as hypoglycemia were recorded for comparison.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The acarbose group had more lowered level of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G) than the pioglitazone group, while the pioglitazone group had more lowered level of FPG than the acarbose group (P<0.05).The acarbose group had decreased body mass, while the pioglitazone group had increased one,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differences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patoren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acarbose or pioglitazon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with high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chizophrenia under poor metformin monotherapy control.Acarbose provides better effect in reducing 2 h PG than pioglitazone, while pioglitazone’s effect in reducing FPG is better than acarbo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chizophrenia; Metformin; Acarbose; Pioglitazone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002

2015-01-28]

510430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陈新河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波糖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辽宁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吡格列酮疗效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