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2015-05-08白凤桐王英鸽
白凤桐 王英鸽
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白凤桐 王英鸽
目的 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2例给予洛伐他汀40 mg每晚顿服治疗, 对照组50例给予洛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 用药后4、12、24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LDL-C水平呈下降趋势,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达标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服用洛伐他汀40 mg/d降脂疗效明显优于20 mg/d,且40 mg/d的安全性和20 mg/d无差异。总之, 40 mg/d洛伐他汀治疗, 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提高了冠心患者的生活质量。
洛伐他汀;冠心病;治疗分析
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 对冠心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异常有密有可分的关系, 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和流行病学研究, 显示血浆胆固醇中的LDL-C水平升高时具有明确的冠心病致病性高风险因素[1], 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 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更快速、有效的将血脂降低至理想水平, 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更好的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为2014年1~7月到本社区中心就诊随访的心血管内科患者, 按知情自愿原则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2例, 其中男26例, 女26例, 年龄44~72岁, 平均年龄(62.0±8.3)岁。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5例,女25例, 年龄47~70岁, 平均年龄(62.5±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年龄35~75岁。②就诊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降脂药物(包括中药)。③具有冠心病高危的可能:即上级医院心内科明确的诊断。④LDL-C≥3.4 mmol/L。⑤冠心病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表现形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同时存在多项危险因素。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和怀孕妇女。②患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TSH)≥5.5 mmol/L。③活动型肝炎, 阻塞性黄疸, 慢性肝炎, 肝功能不全, 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线的3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过正常上线的3倍, 或高胆红素血症。④肾病综合征或有明显肾功能损害者, 尿素氮(BUN)≥10.71 mmmol/L、肌酐(Cr)≥176 µmmol/L者。⑤患者服用以下任意一种药物者:降血脂药、免疫抑制剂和其他与洛伐他汀存在相互作用, 影响试验室参数的药物, 如异维A酸, 红霉素, 类固醇等和已知会影响血脂的药物, 具有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至横纹肌溶解危险性的药物[3]。⑥对他汀类药物有禁忌证或过敏者。⑦严重肺部疾病, 慢性胰腺炎, 恶性肿瘤, 胶原病。⑧有酗酒史、药物滥用史。
1.3 用药方法 洛伐他汀每片包装剂量10 mg, 治疗组, 每晚顿服40 mg, 对照组, 每晚顿服20 mg;共服用24周。
1.4 观察指标 清晨空腹12 h以上采静脉血清LDL-C、ALT、AST, LDL-C采用计算法。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12周、24周各测定1次, LDL-C<2.6 mmol/L为血脂达标, 并记录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肌酸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调脂效果治疗前后比较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治疗组与对照组LDL-C水平[(2.56±0.48)mmol/L VS (3.93±0.92)mmol/L]均不同程度的呈下降趋势, 与治疗前相比[(4.67±1.02)mmol/L VS (4.66±1.05)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间血脂达标率比较 治疗组血脂达标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脂达标率比较[n(%)]
2.3 两组间不良反应、ALT及AST水平比较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ALT及AST水平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治疗组治疗24周后LDL-C达到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治疗指南(AIPHI)目标(<2.6 mmmol/L)。治疗组, LDL-C达标率为80.77%, 对照组, 仅54.00%达到目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洛伐他汀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CK水平异常波动及横纹肌溶解现象,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洛伐他汀在治疗中使用40 mg/d与20 mg/d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4,5]。
本研究揭示了, 冠心病患者服用洛伐他汀40 mg/d降脂疗效明显优于20 mg/d, 且40 mg/d的安全性和20 mg/d无差异。总之, 40 mg/d洛伐他汀治疗, 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了冠心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陈良华, 龚兰生.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国外医学: 内科分册, 1997, 15(2):123.
[2] 赵水平.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4):316.
[3] 郑晓辉, 黄可青, 佘白容, 等.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的研究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7):4043-4044.
[4] 刘颖.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基层医药, 2006(1): 161-162.
[5] 王克.他汀类药物对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外医疗, 2009, 28(18):172-17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98
2015-03-23]
161041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北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