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效果

2015-05-08王凤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利巴韦依从性

王凤芹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效果

王凤芹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84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其治疗依从率为97.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 其治疗依从率为57.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治疗依从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合护理干预;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起病较为隐匿, 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且一些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不容易发现[1]。丙型病毒性肝炎变异频繁, 目前尚没有任何疫苗能够预防, 丙型肝炎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 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均造成严重影响[2]。其中,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金标准, 但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 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选择8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采取分组对照方式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所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丙型肝炎诊断标准[3]相符合。其中, 男44例, 女40例, 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56.04±10.61)岁;病程11个月~5年, 平均病程(3.46±6.15)年;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者, 意识不清者, 对本组研究药物过敏者, 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即体征监测、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其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抵抗疾病和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双重痛苦, 容易产生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 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因而,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介绍丙型肝炎相关知识, 告知其丙型肝炎具有可逆性特征, 而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症状、时间及应对措施等, 并为患者解释其不良反应具有暂时性和可逆性特征, 还可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其在治疗和护理中保持轻松、舒畅的心情, 增强治疗成功的信心。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进食低脂低盐、维生素丰富、热量充足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增加蔬菜与谷类的食物比例, 遵循少食多餐的健康饮食原则, 禁烟酒、浓茶等。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合理选择派罗欣的注射时间及部位, 可将给药时间设定为21∶00以后, 尽量让患者在睡眠中渡过其不良反应。而在皮下注射时可选择腹部和大腿,避开腰围线和脐部, 可在这两个部位中进行交替注射。④不良反应护理。患者在用药后通常会出现全身不适、头痛等流感样症状, 护理人员要在给药前予以解释, 如果有患者出现高热症状, 可采取冰敷等方式进行降热处理。如果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护理人员要给予其心理疏导, 并与患者家属配合开导患者。同时,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等, 避免其出现感染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骨髓抑制、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及精神症状等;同时,统计患者的治疗依从率, 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遵医嘱进食、接受护理等表示患者依从, 反之为不依从。治疗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对照组为35.7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依从41例, 不依从1例, 其治疗依从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依从24例,不依从18例, 其治疗依从率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过程中, 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感冒样症状、血液系统损害和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致使患者不仅需要抵抗丙型肝炎疾病所造成的痛苦, 还需抵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治疗效果, 因此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 减少其不良反应[3]。本院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相较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且治疗依从性较高,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惠芬.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抗感染药学, 2010, 7(4):288-289.

[2] 丁玉琴.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健康必读, 2012, 11(6):463-464.

[3] 黄颖.派罗欣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2, 8(10):2038-203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64

2015-04-17]

467000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利巴韦依从性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利巴韦林 服用之前要三思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