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2015-05-08翟海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肺性纳洛酮脑病

翟海丽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翟海丽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4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3例。在药物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 对照组为87.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造成早期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系统性护理有助于缓解其神经症状, 改善肺功能。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药物治疗;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 患者由于机体二氧化碳潴留、脑组织缺氧会引发肺性脑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1], 预后不佳。临床早期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本文分析总结了该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 男28例, 女18例,年龄40~8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 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烦躁、嗜睡、幻觉等精神障碍, 其中7例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 5例昏迷, 6例肾功能障碍, 9例心力衰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观察组中男15例, 女8例;平均年龄(61.5±2.6)岁;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0例;平均年龄(60.5±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对症治疗, 包括供氧、补液、解痉、平喘、祛痰、抗感染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应用呼吸兴奋剂, 即静脉滴注尼可刹米0.25~0.5 mg, 纠正电解质失衡,并应用纳洛酮, 将0.8 mg盐酸纳洛酮溶入100 ml浓度10%葡糖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每3~4 小时1次;待患者恢复意识后调整纳洛酮剂量为0.4 mg, 6~10 h静脉滴注1次, 维持治疗1周。药物治疗期间,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中枢神经障碍会使其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成功率、注意事项, 也可通过成功救治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注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通过家庭和社会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呼吸节律、深浅、频率, 排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24 h出入量;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严格把控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若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气促、发绀、胸闷等症状时, 及时告知责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2.3 预防感染 患者入院后, 及时给予药敏试验和尿液、痰液细菌培养, 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给药应现用现配, 做好吸氧管、雾化螺纹管的灭菌和消毒工作;保持病房通风良好、空气清新, 定时对设备和空气进行消毒, 避免过多探视以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口腔清洁, 根据病情选择漱口液。

1.2.4 基础护理 ①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进食易消化、纤维含量高、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 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由于患者多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因此应忌食碳酸饮料。尽量使患者自主进食, 必要时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营养。②呼吸道护理。通气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但会造成痰液黏稠, 导致气道阻塞。因此给予通气治疗时应叮嘱患者多饮水, 有助于稀释痰液;定时取下面罩, 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叩背, 也可给予雾化吸入, 以促进痰液排出。③药物护理。患者在应用纳洛酮治疗时存在呼吸抑制的风险,对此给药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严密监测血药浓度, 预防不良反应情况。④合理供氧。患者取半卧位, 给予低流量氧疗, 1~2 L/min, 使患者保持轻度“氧饥饿”[3], 有助于对其呼吸中枢的刺激, 排出机体二氧化碳。

1.2.5 健康教育 叮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使患者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以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提高肺功能;指导患者对其心肺功能进行自我监测, 掌握家庭氧疗方法;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血气分析结果, 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显著缓解, 基本纠正脑缺氧状态, 治疗24 h后意识恢复清醒;有效: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治疗24~48 h后意识恢复清醒;无效:体征及临床症状无变化,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由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x-±s)

3 小结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是呼吸科常见疾病, 患者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 会引发头痛、记忆力障碍、嗜睡、精神错乱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随着脑组织耗氧量的增大, 会加重缺氧状态, 严重时导致昏迷、意识丧失等。发病早期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可缓解患者肺功能和脑组织损伤, 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5]。药物治疗常辅助以通气治疗, 但容易引发呼吸道等不适反应, 因此给予患者系统性的护理干预, 可减轻不良反应,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解除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紊乱, 改善脑缺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更短、血气分析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 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 张晓玲.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 2009, 7(4):490.

[2] 康晓燕.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9):166.

[3] 赵明栋.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并发脑电图异常42例.医药导报, 2010, 32(1):40.

[4] 张彦霞.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1):23.

[5] 刘美芳.高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58

2015-03-11]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猜你喜欢

肺性纳洛酮脑病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