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2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临床分析

2015-05-08乔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主观性阈值损失

乔冰

112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临床分析

乔冰

目的 对主观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鸣患者112例(共157耳)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开展听力检测, 包括常规纯音、扩展高频测听, 分析其听力损伤情况。结果 21.4%听力正常, 为A组, 78.6%听力异常, 为B组, 两组检出率与频率呈负相关, 且从扩展高频10 kHz开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扩展高频测听可明确患者早期是否出现听力损失, 但仍需开展深入研究。

主观性耳鸣;听力损失;分析

临床尚未明确耳鸣发病机理, 故而在治疗时缺乏针对性。耳鸣通常具有主观性, 诸多耳鸣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听力损伤, 临床出现的与耳鸣发病机理有关的假说也主要基于此现象, 故而医生多习惯将耳聋与耳鸣联系在一起, 在治疗时应用同种药物, 但是临床效果欠佳[1]。现在困扰广大临床耳科工作者的主要问题为耳鸣关联于听力损伤的程度。本文现选取112例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开展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耳鸣患者112例(共157耳)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主诉为单纯性耳鸣。112例患者中男46例, 女66例, 年龄16~81岁, 平均年龄(43.8±4.6)岁。其中35例为右耳耳鸣, 32例为左耳, 45例为双耳。69例患者为主观听力下降。排除中耳病变与外耳病变患者。

1.2 方法 由同一医师开展112例患者的听力检测, 且应用同种方法与同台仪器。测试于标准测听环境中开展, 避免测试结果受到影响。开展常规纯音测听, 其频率为0.125~8 kHz,使用骨导耳机与气导耳机。而后扩展高频测听, 使用气导耳机, 频率与最大输出的对应值为8 kHz对应100 dBHL、10 kHz对应80 dBHL、12 kHz对应80 dBHL、16 kHz对应50 dBHL, 最小输出则统一为-10 dBHL。开展听阈测试时则主要于隔声室进行, 其噪声在25 dB(A)以下。而后予以声导抗监测, 112例患者的鼓室图类型均为A。

1.3 听力损失评判标准 将正常听力定义为常频测听频率阈值在25 dBHL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与听力损伤关系 在20岁以下患者中, 其频率为8 kHz时阈值超过25 dBHL, 21~30岁患者与31~40岁患者中其阈值超过25 dBHL的频率分别为4、2 kHz。而在41~50岁及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中其各个频率阈值均超过25 dBHL。

2.2 听力损失情况 112例(157耳)患者中有24例(31耳)常频听力正常, 占21.4%, 设为A组;异常者则有88例(126耳),占78.6%, 设为B组。

2.3 两组阈值检出率对比 频率增加后两组检出率随之下降, 且从扩展高频10 kHz开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扩展高频10 kHz开始, 越上升, 两组表现出的差异越大;且频率越高, 检出率越低, 两组检出率与频率呈负相关关系。见表1。

表1 两组阈值检出率对比(%)

3 讨论

耳鸣主要是一种主观感觉, 即外界不存在电刺激或者相应声源, 但患者耳内存在响声。耳鸣诱发因素较多, 包括耳部疾病而全身性疾病等。由于耳鸣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以及失眠现象, 而临床尚未研究出有效治疗方法,故而在耳科中耳鸣为除眩晕与耳聋之外的难症之一[2,3]。当前临床仍未明确耳鸣发生的确切部位与主要机理, 有诸多学者提出了与耳鸣有关的学说, 包括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说;听力传导通路传入信号产生变化诱发听觉中枢出现可塑性改变, 故而诱发耳鸣;患者听力降低后耳蜗中频率反应区表达过度诱发耳鸣;听觉传导通路中增加了自发放电继而诱发耳鸣等[4]。在本研究中, 发现在常频纯音测听时年龄上升后频率平均阈值随之上升, 且阈值超出25 dB的频率也呈下降趋势。31~60岁患者中耳鸣现象虽多, 不同于老年性聋。

在计算纯音平均听阈(PTA)时主要有500、1000以及2000 Hz这三个标准, 但是对于诸多耳鸣患者而言其高频听力下降明显, 可能关联于耳鸣音调, 故而在本研究中将频率阈值不超出25 dB作为正常听力范围。若耳鸣患者其听力正常, 则可能存在耳蜗损害, 但为局限性。当患者外毛细胞损伤在30%左右时则不会有听力损伤表现。在本研究中, 21.4%听力正常, 与以往研究相近。且在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时发现检出率与频率呈负相关, 且从扩展高频10 kHz开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国外经研究后得知听力正常患者其扩展高频听阈平均值上升的原因可能为年龄增长, 且测听频率的增长与阈值增长存在正相关性。这说明耳鸣患者中有较大可能为非病理性阈值变化。

综上所述, 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扩展高频测听可明确患者早期是否出现听力损失, 虽然检出率与频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但在临床诊断中不可将之作为唯一诊断标准, 仍需开展深入研究, 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 唐建辉, 吉彬, 陈俞, 等.主观性单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8):4335-4336.

[2] 陈秀兰, 秦兆冰.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 20(1):26-28.

[3] 郭恩钦, 刘蓬, 安玲玲.耳鸣频率与蜗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性研究.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2(1):17-20.

[4] 刘蓬, 阮紫娟, 龚慧涵, 等.262例耳鸣患者听力损失情况的临床调查.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9, 7(3):194-1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61

2014-11-27]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猜你喜欢

主观性阈值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采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阈值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Nuyts的(交互)主观性理论评述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