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价值分析

2015-05-08田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心肌梗死心肌

田威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价值分析

田威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梗死组, 46例新生儿窒息者作为窒息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A, 同期单纯新生儿黄疸就诊者46例作为对照组B, 检测并比较三组的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梗死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窒息组心肌酶谱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 且窒息组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在急诊检验中推广应用。

心肌酶谱;急诊检验;临床诊断

心肌酶谱是心肌细胞中分布的一系列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与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调节作用的酶类物质, 主要包括α-HBD、AST、LDH、CK及CK-MB等[1]。当心脏功能异常时,心肌细胞可能出现破裂或坏死, 各类心肌酶被释放到血循环中, 导致各项指标变化。故检测心肌酶谱变化对于心肌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评价了心肌酶谱检验在急诊检验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 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46例作为梗死组, 46例新生儿窒息者作为窒息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A, 同期单纯新生儿黄疸就诊者46例作为对照组B。梗死组中,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22~59岁, 平均年龄(37.11±3.48)岁。对照组A中,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6.94±3.72)岁。梗死组与对照组A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中男24例, 女22例, 孕周36~42周, 日龄0.5~48 h, 出生体重2.5~3.9 kg, 20例轻度窒息, 15例中度窒息, 11例重度窒息;对照组B中, 男26例, 女20例, 孕周37~41周, 日龄0.5~48 h, 出生体重2.6~4.1 kg。窒息组与对照组B的性别与分娩方式、孕周、日龄、出生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梗死组在心绞痛发作时采集静脉血3 ml, 窒息组在出生后5 min采集静脉血3 ml, 对照组常规采血, 血液指标均经离心分离以后进行批量检测, 均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CBAS8000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以及配套原装试剂进行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程与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组各组的α-HBD、AST、LDH、CK及CK-MB水平变化, 并比较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梗死组与对照组A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梗死组α-HBD、AST、LDH、CK及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A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窒息组的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B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 心肌酶谱水平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梗死组与对照组A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U/L)

表1 梗死组与对照组A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U/L)

注:与对照组A比较,aP<0.05

组别例数CKCK-MBASTLDHα-HBD梗死组46 1113±921a102±41a60±19a379±35a303±29a对照组A46123±65 25±1733±11226±45185±22

表2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U/L)

表2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U/L)

注:与对照组B比较,aP<0.05;与轻度比较,bP<0.05;重度与中度比较,cP<0.05

组别例数CKCK-MBASTLDHα-HBD窒息组轻度20 250±46a19.4±3.5a66.7±8.9a495±76a125±33a中度15 418±52ab26.4±4.3ab84.6±9.3ab829±85ab169±97ab重度11 550±63abc32.3±5.5abc90.2±10.1abc1109±66abc198±66abc对照组B46112±3710.3±3.631.6±10.2320±24 91±32

3 讨论

心肌细胞在机体各类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发生心肌病变早期血液中即可检测到心肌酶变化。故心肌酶学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以及心肌炎等的诊断, 对于临床诊疗与病程监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疾病, 早期准确诊断与治疗时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临床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3~8 h)即可表现出CK明显升高, 在尚未出现大面积心肌损害甚至是在发病前即可检测到心肌酶明显变化, 且在10~36 h左右即可达到峰值, 在72~80 h左右可恢复, 故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3]。本研究结果显示,梗死组患者的α-HBD、AST、LDH、CK及CK-M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新生儿窒息也是急诊科常见新生儿急危重症, 抢救不及时将威胁患儿的生命。但通常在窒息初期无明显脏器功能衰竭症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4]。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心肌细胞需要进行有氧代谢, 当发生缺氧时将严重影响细胞功能, 导致心肌酶变化[5]。本研究中, 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均较对照组B患儿显著升高, 同时, 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 心肌酶谱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 这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心肌酶谱检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可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改善临床预后。

[1] 莫伟, 刘义明, 陈晓, 等.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4):1882-1883.

[2] 何娜.探讨心肌酶谱作为急诊检验项目的必要性.健康之路, 2014(8):129.

[3] 王卫.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4(9):122-123.

[4] 齐莹莹.心肌酶谱在急诊检验项目中的重要性.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1):434.

[5] 张丽芬.心肌酶谱在急诊检验项目中的重要性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6):3391-33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58

2014-12-03]

266041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心肌梗死心肌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