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评价

2015-05-08郭清香苏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房性房室室性

郭清香 苏珊珊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评价

郭清香 苏珊珊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评价进行探讨。方法 88例心律失常的患者, 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 比较两种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方法相比较,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 诊断价值较高, 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依据,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临床应用;诊断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对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1]。本次对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评价进行探讨。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肺源性心脏病18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6例, 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24例, 心悸待查及其他9例。其中男51例, 女37例,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69.23岁。

1.2 方法 给予8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监测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12导联全信息记录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全天的持续监测, 在监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多种体位下的心电图监测记录, 以区分患者由于体位改变而引起的ST-T段的图像变化。经过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系统以及临床症状判定心律不齐, 对所有患者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以及平均心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两种监测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比较, 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

1.3 检测标准 观察常规心电图监测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当中, 检出率房性过早搏动93.18%、室性过早搏动79.54%、房性心动过速 28.40%、心房颤动15.90%、窦房传导阻滞窦缓4.54%、室内传导阻滞17.45%、房室传导阻滞10.22%;常规心电图监测当中, 出率房性过早搏动68.18%、室性过早搏动51.13%、房性心动过速2.27%、心房颤动2.27%、窦房传导阻滞窦缓1.36%、室内传导阻滞1.36%、房室传导阻滞2.27%。两种方法相比较,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情况对比表[n(%)]

2.2 诊断评价 由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具体表现症状比较多,动态心电图可以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症状做出全面准确的监测。临床主要的检出症状有房性心律失常, 主要包括一般性心律失常、偶发性房性过早搏动, 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等。其他心律失常主要症状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传导异常的主要症状有一度房室阻滞、二度房室阻滞包括二度Ⅰ型和Ⅱ型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左束支和右束支阻滞等。

3 讨论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增高。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免疫力的下降, 心脏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各类心脏疾病不断增长, 而心律失常则为临床上常见症状。心律失常主要指的是患者心搏动的戒律、心律起源部位、心搏动的频率等出现异常。而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房性过早搏动。由于常规心电图智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图周期的波形, 而动态心电图全天24 h内可以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 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 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以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2]。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 说明动态心电图更能够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次发现房室过早搏动是心律失常患者当中最为明显和常见的一项, 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出现了心房肌退行性病变, 心房容积逐渐增大, 致使患者出现房性过早搏动[3]。此外, 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和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 该症状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当中, 由于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患者, 其心脏出现退行性变, 加之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也明显提升。一般偶发性单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对患者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的情况时常出现, 可能导致患者心室颤动。因此, 医护人员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综上所述, 通过动态心电图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记录心电图以及心律失常, 为确定心律失常与症状间的关系提供了特殊的技术, 给予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诊断价值较高, 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且可靠的参考依据, 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1] 努尔古丽·哈孜, 努尔古.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辽宁医学杂志, 2011, 25(6):324-325.

[2] 张红梅, 王学工, 李艳玲.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7):2592-2593.

[3] 刘军, 王艳.1830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1(7):888-8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30

2015-01-06]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心电图室(郭清香),功检科(苏珊珊)

张云霞

猜你喜欢

房性房室室性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