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5-05-08王旭东张超黄广苏韩大贺郭毅阚辰孟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经皮气管

王旭东 张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阚辰 孟晓燕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王旭东 张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阚辰 孟晓燕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通过术中的记录,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其切口较小, 有较高的安全性,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在救治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切开术;重症患者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 由于其病情危急, 大多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 减少人工气道死腔, 减少因长期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 对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1]。常规气管切开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手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且切口较大, 出血量较多, 对患者有一定的伤害, 随着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经皮气管切开术出现后, 以其操作简单、耗时短等优点逐渐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当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重症患者,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旨在为其他重症患者在治疗中能提供些许指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重症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最大88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60.2±9.9)岁, 患者在入院时表现为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其中8例脑出血、9例脑梗死、10例重度颅脑损伤、3例急性中毒、3例脊髓损伤、7例重症感染。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 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双肩, 头后仰, 使其颈部暴露,若患者已有气管插管, 则经气管插管插入纤支镜, 在纤支镜直视下缓慢将气管导管退出。若患者没有气管插管,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口注入2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选择气管环状软骨第2或第3间隙作为穿刺点, 固定患者气管, 切开皮肤,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带有套管的穿刺针连接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 刺入气管, 回抽至有气泡, 退出穿刺针, 在导丝上套好扩张器, 刺进皮内并左右转动至穿过气管前壁, 随后将其取出[2]。再将导引钢丝从扩张钳的尖端小孔穿人, 扩张钳向下扩张, 分离软组织直至气管内, 再以张开的状态拔出, 然后插入气管导管及管芯至气管内, 将管芯和导引钢丝取出来, 固定气管导管, 气囊充气, 退出纤维支气管镜。对照组患者则不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2020.87±6.7320.95±4.36观察组2010.12±2.618.57±2.99 t 6.6610.47 P<0.05<0.05

2.2 术后, 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 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出血, 1例切口感染, 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 气管切开术是较为常用的救治手段, 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不能准确进行各项操作, 很多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 且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等优点, 但是, 如果医生操作不当, 极易导致患者术中窒息、大出血、气道食管萎缩等[3]。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 能够观察到气道的情况, 帮助施术者快速确定患者的手术位置, 纠正导丝进入气管的方向,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 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还有效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并发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不仅在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在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且其切口较小, 有较高的安全性,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在救治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袁野, 秦伟毅, 卢勇, 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广东医学, 2012, 4(8):494-495.

[2] 徐强, 牛传贵, 周永勤, 等.支气管镜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与常规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15(12):4510-4511.

[3] 刘德智, 石庆玲.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3(2):27-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29

2014-12-30]

221006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经皮气管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性气道狭窄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