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5-05-08于甜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血栓资料脑梗死

于甜甜

脑梗死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于甜甜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格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受试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 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经检测,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14.14±2.66)mg/L高于对照组(2.13±0.78)mg/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8.35±2.67)g/L高于对照组(3.32±0.9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 可及早发现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和治疗有效率, 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纤维蛋白原;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

炎性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上升, 均可诱发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改变情况, 是脑梗死患者发病和病情发展的关联因素[1]。本文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格者作为对照组。其中, 观察组中男54例, 女46例, 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5.3±5.4)岁;对照组中男53例, 女47例, 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4.6±5.3)岁。观察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MRI、CT扫描检查, 确诊为脑梗死患者, 给予实验室检查和准确体检, 未出现心、肝、肺、脾等器官功能异常患者,并且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第2天, 于清晨对所有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 选取合适的仪器, 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进行监测,并可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性进行分析和对比,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患者病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受试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14.14±2.66)mg/L, 对照组(2.13±0.78) mg/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8.35±2.67)g/L高于对照组(3.32± 0.95)g/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组别例数超敏C反应蛋白(mg/L)纤维蛋白原(g/L )观察组10014.14±2.668.35±2.67对照组100 2.13±0.783.32±0.95 P<0.05<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比较常见的脑科疾病, 主要是指患者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和缺血等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症状, 多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梗死等, 在脑卒中患者的病发率中占80%[2]。超敏C反应蛋白是反映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主要是因为机体受到一定的应激反应, 在肿瘤坏死因子等共同作用下, 肝脏出现的五聚蛋白。在临床医学中,超敏C反应蛋白被称为炎性标物应用, 可在患者机体的整个炎症变化过程中直接参与, 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释放,导致患者发生血栓症状, 出现比较严重的出血情况[3]。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血浆内C反应蛋白, 是全身发生炎症反应急性时期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可准确反映患者机体的凝血状态, 并直接参与凝血过程, 可在临床医学中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和诊断, 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实验室应用超敏感检测技术以提高低浓度C反应蛋白的准确性, 并且有效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可更加敏感反应低水平炎症[4]。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 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 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会对平滑肌细胞造成一定的刺激性, 损害血管壁影响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 纤维蛋白原含量上升, 可保持高凝的循环系统状态, 进一步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形成血栓, 出现脑梗死[5]。本组研究资料显示, 相对于对照组来说, 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高, 病情进展较快, 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所上升。据此可知, 脑梗死疾病的诱发和发展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具有重要的作用。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 血小板破裂后, 会释放出凝血致活酶,在一定的钙离子作用下, 实现凝血酶原到凝血酶的转化。纤维蛋白原凝固后的纤维蛋白不溶于水, 可凝固形成血块。相关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纤维蛋白原的形成与粥样斑块关系密切, 过高的血液粘稠度, 可形成血栓, 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因子可从血液流入动脉壁, 并实现纤维蛋白的转化, 破坏内皮细胞, 增加了动脉血栓的发生率。本组资料中, 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14.14±2.66)mg/L高于对照组(2.13±0.78)mg/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8.35±2.67)g/L高于对照组(3.32±0.95)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检测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 可及早发现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和治疗有效率, 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1] 李乃侠, 韩玉惠, 郑德泉, 等.血栓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7):1304-1307.

[2] 李静, 范俊生, 李艳丽.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49-51.

[3] 律静.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陕西医学杂志, 2013(12):1602-1603.

[4] 杜瑞艳.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临床荟萃, 2013, 28(11):1270-1272.

[5] 许珂, 王克非, 王冰.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7):1593-15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27

2014-11-03]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猜你喜欢

血栓资料脑梗死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