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2015-05-08张成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指端指腹外观

张成书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张成书

目的 对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42例(52指)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24指)和观察组22例(28指), 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实施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 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患指外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发现观察组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外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疗效显著, 可有效恢复手指功能及外观, 值得推广应用。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功能恢复

本院在本次研究中对4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 探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在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2例, 其中男26例, 女16例, 年龄20~46岁, 平均年龄(32.3±3.6)岁;受伤手指共计52指, 分别为环小指8指, 中指12指, 食指13指, 拇指19指。所有患者均是指腹缺损、末端离断伴随肌腱指端外露, 软组织缺损创面为1.5~3.2 cm。受伤原因主要为挤压拉伤、电刨伤及电锯伤, 均于本院接受急诊手术修复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24指)和观察组22例(28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手指及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 观察组行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①皮瓣设计: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止血,无血时弯曲伤指, 于两侧指间关节屈纹尽端做点, 两点连线并延伸向近侧及远侧, 远点到创面最远侧缘, 近点依据手术解剖需求确定。②游离皮瓣:于手指任一侧由远至近顺设计线将皮肤切开, 对这侧指固有神经血管束认真辨认并解剖。剥离屈指肌鞘侧前方, 先将切开侧指血管束包纳到皮瓣内,之后于屈指肌鞘浅层对整个指掌侧的皮肤瓣进行剥离, 到对侧相应指血管束处。直视下将另一侧设计线切开并同样由远至近进行剥离, 注意后切开侧指血管束应保留原来的指位。结合缺损距离将皮瓣合理切开并提升, 最后推进, 将创面完全覆盖后停止。通常皮瓣剥离不超出指蹼掌屈纹水平, 至此完成皮瓣的游离工作。③缝合皮瓣:保留指掌侧皮瓣远端两侧残留三角形的皮肤瓣并对边缘创面适当修剪, 对皮瓣成活后外观无影响则相对拉拢并缝合, 促使修复皮瓣所用组织量增加, 构成修复后新指腹结构。借助加长修复组织对远侧指关节屈纹以内的创伤进行修复, 皮瓣剥离只在近节指关节屈纹稍近侧, 控制手术造成的创伤范围。之后利用整个手指掌侧皮肤瓣向前方将创面覆盖, 对创缘进行间断缝合。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外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8个月随访,利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功能评价标准判断两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 分为优、良、可、差4个级别, 统计优良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外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患指外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外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外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指端指腹为手部重要的功能区域, 对其缺损展开修复的治疗方法较多, 而理想修复方法应具备覆盖皮肤具有良好质地、耐磨性佳、指端感觉良好等特点[1]。Moberg皮瓣推进修复是此类患者常用修复方法, 虽然该方法存在指背侧、指端皮肤坏死风险[2], 修复缺损长度需控制在≤1.5 cm, 然而其操作简便, 患者术后感觉良好, 不会再继续损失患指长度,故在急诊修复中仍有较多应用[3]。

Moberg皮瓣修复肢缺损时, 皮瓣血供为指掌面两侧指固有血管束,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经屈曲手指实现将创面彻底覆盖的需求, 常会造成敏感性或触痛性断端神经瘤遗留, 或由于皮瓣牵拉作用, 术后患者指甲容易发生弯钩样, 这就是皮瓣无法充分前移、在张力下对皮瓣缝合造成的结果。观察组所用方法改良之处在于:向中间拉拢创面最远端两侧三角形皮肤瓣并加以缝合, 这样一方面可形成新修复指腹, 另一方面还可促使皮瓣覆盖创面质量大大增加, 能够减少整个皮瓣游离中的绝对长度, 可有效防止术后术指出现屈曲位固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患指外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随访发现观察组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外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疗效显著, 可有效恢复手指功能及外观, 值得推广应用。

[1] 赵玉华.第二足趾与足背三叶皮瓣复合移植修复拇指及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5):352-354.

[2] 汤红波.哑铃形掌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5):348-349.

[3] 任远飞.髂腹股沟靴形皮瓣修复多指及手背部皮肤缺损11例.中华纤维外科杂志, 2015, 38(1):9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56

2015-05-15]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猜你喜欢

指端指腹外观
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深夜写作
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单元建模
建模求解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器指端距离
MEMS致动器结构参数变化对致动器的影响
方外观遗迹旧照
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