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经阴道超声、核磁共振)在诊断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数据分析

2015-05-08张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异位症符合率直肠

张豪

不同方法(经阴道超声、核磁共振)在诊断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数据分析

张豪

目的 对应用经阴道超声和核磁共振两种技术对患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meta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120例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患者, 其中在手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技术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手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研究对象诊断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合并效应量等。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病情检查与手术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技术的异质性检验的Q=11.46, P=0.0007;合并效应量的RR=1.04, 95%可信度区间在0.76~1.43, Z=0.29。结论 应用经阴道超声和核磁共振两种技术对患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在准确率方面没有差异,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考虑到核磁共振技术的费用相对较高, 通常建议首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如果有必要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经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是指具有一定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出现的病理学表现, 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1]。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的深度达到5 mm以上, 在阴道、直肠、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等位置均有可能出现[2]。本次对患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患者应用经阴道超声和核磁共振两种技术诊断的meta数据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相关文献报道的手术后证实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患者12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6.7±5.4)岁;病程1~6个月, 平均病程(2.1±1.0)个月;未产患者43例, 经产患者17例;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6.9±5.3)岁;病程1~7个月, 平均病程(2.2±1.3)个月;未产患者41例, 经产患者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 文献以论文的形式发表;② 文献中以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③文献着重分析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并进行科学性的比较;④文献的研究属于随机对照、回顾性或前瞻性对照分析;⑤文献报道的患者病情最终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后证实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

1.3 排除标准 ①文献的研究内容只涉及到了一种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检查方法;②文献所报道的病例没有接受手术治疗或腹腔镜检查, 没有进行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学检验;③文献中虽然涉及到了多种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检查方法, 但其中有一些技术在相关领域的文章中均没有相关报道;④通过多方面渠道都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1.4 研究方法 通过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 对比研究两组研究对象诊断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主要包括Q值和P值)、合并效应量(主要包括合并RR值、95%的可信度区间、Z值)等。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诊断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Q值、P值、合并RR值、95%的可信度区间、Z值等数据作为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病情检查与手术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情况比较(n, %)

2.2 异质性检验结果和合并效应量 两种检查技术的异质性检验的Q=11.46, P=0.0007;合并效应量的RR=1.04, 95%可信度区间在0.76~1.43, Z=0.29。

3 讨论

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出现会对广大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且该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在诊治方面与其他类型比较, 其困难程度要明显增大, 是目前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治疗和诊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3]。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诊断主要可以根据采集患者的病史, 通过标准化的问卷进行系统调查, 全面的妇科检查等方式来完成, 同样还可以借助各种影像学和微创技术来完成, 主要包括经阴道超声、直肠超声、核磁共振、直肠内镜超声结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双重钡剂造影、水灌肠的直肠阴道超声、腹腔镜检查等[4,5]。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经阴道超声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这两项影像学技术在对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实施诊断的准确度方面基本相同,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考虑到核磁共振技术的费用相对较高, 通常建议首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如果有必要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1] 冷金花, 郎景和.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11(4):660-663.

[2] 王含必, 郎景和, 冷金花.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33(8):277-279.

[3] 何淑明.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32(10):536-538.

[4]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746.

[5] 林金芳.腹腔镜内凝热2色试验用于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32(8):280-2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55

2015-04-17]

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猜你喜欢

异位症符合率直肠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