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

2015-05-08王立祥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一米阳光飞沫传染源

王立祥

倡导“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

王立祥

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笔者从防护空间、心理空间、传染空间等角度出发,提出“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倡导民众在大型集会或日常交际中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旨在形成全社会公民自觉践行的“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条例。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踩踏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一起民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目前,官方通报事故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遇难者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仅12岁。难以预料的是上海外滩的跨年倒计时,竟成一些人的生命倒计时!那一张张逝去的年轻面孔,令人无比痛惜,逝者已矣,痛定思痛,总结此次踩踏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因素:一是人群过于密集;二是在某个外在干扰影响下,人群出现瞬间的集体行动恐慌,进而演变为慌不择路地逃离,最终在互相挤压中酿成大祸。悲伤之余,是否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呢?鉴于此,笔者倡议在大型集会甚至是日常交往中,公众能够遵守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1],即在社交集会等场所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有意识地保持1 m的距离(图1)。这一简单举动,不仅是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重要举措,也是远离大多数公共安全问题的必要所在。

1 “一米”能有效防推搡

保持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是架构防护空间的需要。生活中“一米”安全距离随处可见,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的柜台或自助服务机前,经常能看到一条醒目的“一米线”。同样,火车站和地铁站上的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同样也是1 m……这条线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又维持了公共秩序。1 m是略长于一般人手臂的距离。这个距离进可攻退可守,上前一步可以达到自己的攻击范围,后撤一步又可以避开对方的攻击。回顾此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推搡”可谓是事件的导火索或助推器,而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恰恰可以避免推搡的发生,也可以避免拥挤摔倒后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可架构起一个防护空间。另外,从运动生物力学观点看,人体的运动是因神经信号刺激使肌肉收缩从而使肌腱带动骨骼结构围绕关节进行动作,当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无论是屈肘肌还是伸肘肌,各肌肉力臂值基本上都处于最小值,即推搡力最小[2]。可见一米阳光安全距离对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

2 “一米”能防传染病

保持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是隔离传染空间的需要。通常来说,环境中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传染源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并局限于传染源周围。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时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 m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甚至尚未遏制的埃博拉病毒也存在飞沫传播可能。每年12月底至1月初是我国的流感高发时期。当感冒旺季来临且家中有人患感冒时,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跟感冒患者保持1 m以上的距离,这与相距1 m以内相比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90%。当然,飞沫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预防还需感染者注意咳嗽礼仪、佩戴口罩等。故而,人际交往中维持1 m以上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播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事件的发生。

图1 一米阳光安全距离示意

3 “一米”是心理安全距离

保持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是维系心理空间的需要[3]。心理学上著名的刺猬法则指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扎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伤。在人际交往与公共集会中,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正是一个合适的距离。从心理学上讲,人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安全范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允许的空间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正如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交际距离,或远或近分寸

有度,过之则不及。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方法意义学创始人霍尔博士通过大量事例说明,在文明社会中个人与他人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其远近亲疏是可以用界域或距离的大小来衡量。可用4种距离概括之,即亲密接触、私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共距离。无论哪一种社会交际,人与人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这其中0.5~1.5 m为社交距离。在这一距离内,双方把手伸直,还能相互触及。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但这也是人心理空间的安全距离,亦能避免面对突发情况,心理产生非常态反应如焦虑、恐慌等[4],而产生的一些无理性的盲目行为。

当人们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常常是猝不及防而身不由己,事故前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海恩法则”所说,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由此应运而生。未来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上,将安全意识、秩序意识深植于心,除学习应急的急救互救技能外,呼吁全社会公民遵循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灌输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安全意识理念,形成全社会公民自觉践行一米阳光安全距离法则条例,不失为防患未然的明智之举。

[1] 何忠杰,王立祥.探索急救之道畅通生命之路[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1):988-990.

[2] 唐 刚,季文婷,李元超,等.基于关节坐标系的肌肉骨骼间附着点坐标转换方法[J].医用生物力学,2010,25(1):40-44.

[3] 史 宇,王立祥,郑静晨,等.灾难心理救援中不可缺位的“心理伤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6):321-322.

[4] 张青松,刘金兰,赵国敏,等.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6):81-86.

(2015-01-09收稿 2015-02-06修回)

(责任编辑 付 辉)

Advocacy of safety rule of “One-meter Sunshine” safety distance

WANGLixiang.

EmergencyMedicalCenter,InstituteofDisasterMedicine,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Beijing100039,China

To cope with the public safety even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afety rule of “One-meter Sunshine” which benefits to construct the safeguarding space, psychological space and infectious isolate space. Safety rule of “One-meter Sunshine” calls for keeping at least one meter in public meeting. We wish that this rule would be obeyed by the public.

public safety;risk management;stampede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2.002

王立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mail: wjjjwlx@163.com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灾害救援医学研究所

R19-019

猜你喜欢

一米阳光飞沫传染源
船舶飞沫结冰研究综述
面对面呼吸飞沫传播和防护的流体力学初步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我们咳嗽时,飞沫中的细菌能传播多远?
一米阳光
一米阳光
汉字新解
汉字新解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