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陆海统筹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5-07施国洪
黄 健,施国洪
(1.南通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1 陆海统筹发展的总体背景
海洋经济是陆域经济的延伸,自1996年我国学者提出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标志着陆海统筹战略思想在国内基本形成共识;2005年有学者首次建议把“陆海统筹”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陆海统筹受到日益重视[1];陆海统筹发展被写进十八大,标志着陆海统筹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成为国家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1.1 全国陆海统筹发展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陆海统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陆海经济更加强调协调统筹,其主旨演变为: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发掘海陆两者之间的联系,综合考虑陆海两方面在经济、地理、社会、文化和生态上的承载力,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产业组接和综合管理,发掘海洋与陆地各自的优势,双向互补,最终实现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有序协同发展[2]。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近十多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我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逐年增长,已接近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已近一成,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挪威70%和日本14%的GDP占比[3]而言仍显落后,说明现阶段我国在综合治理开发与海洋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积极推行沿海城市陆海统筹发展是助推沿海经济发展跨越式提升的有效手段。
图1 2009-2013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及GDP占比
1.2 兄弟城市陆海统筹发展的基本现状
当前,最有实力和南通一起争创陆海统筹试验区的城市有六座,其陆海统筹发展概况如下:
(1)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作为南海沿海较发达城市,北海是中国华南地区北部湾的一座沿海开放城市,三亚则是位于海南省南部的滨海城市,两者都坐拥漫长的海岸线,有最便捷的出海口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作为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广西和海南两省都希望借助陆海统筹发展,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实力。相对于南通而言,北海和三亚都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业都是这些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渔业也很发达,在海洋经济第一、第三产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上,均具有首批试点的竞争实力。
(2)浙江舟山。身处中国经济最活跃、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依靠极其活跃的民营经济驱动,东海沿海发达城市舟山拥有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海洋经济占比高,现已成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也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比南通拥有更加坚实的陆海统筹产业基础。
(3)山东威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基地,地处黄渤海交界,威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岸线近千公里,占全国的1/18,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沿海开放城市,凭借东北亚自贸区及中韩自贸区的大背景,威海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是首批陆海统筹发展试点的热门城市,竞争力十足。
(4)辽宁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大连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海岛数量多,海域环境质量好,生态承载力非常强,并拥有东北广袤的地理支持和便捷的对外交流渠道,海洋经济第三产业是其陆海统筹发展的立足点和核心竞争力。
(5)广东珠海。作为南海沿海发达城市,广东珠海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争取首批陆海统筹试验区的热门试点城市。与南通相比,珠海拥有许多优势。首先,珠海地处珠三角,靠近港澳,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在经济支撑和对外交流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珠海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资本与人力,在发展的持续性上优于南通。最后,珠海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拥有最合适的政策。
1.3 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的基本现状
(1)社会重视,政府支持。自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发文重点支持陆海统筹模式下的区域发展,提出南通要争当苏中发展领头雁,并从整体、特色和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给出了8项政策支持,要求南通以产业带动江海联动,力推“一市一试点”的策略,鼓励苏中地区发挥特色优势,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的“一市一试点”政策为具备陆海统筹发展条件的城市推行海洋经济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南通作为苏中地区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港口城市,理应承担起区域发展的带头作用,为苏中地区的发展提供改革经验。
(2)优势明显,竞争激烈。南通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也拥有许多优势。在地理上,南通位于中国著名的“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交汇点;在区位上,靠近上海及苏州,被誉为“北上海”;在文化上,依托“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有经济改革创新的深厚历史底蕴;在产业上,南通拥有广阔的滩涂地区及发达的港口项目,并有着多年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因此,南通在争取设立陆海统筹试验区的道路上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也应看到以浙江舟山市、山东威海市、广东珠海市、辽宁大连市、广西北海市、海南三亚市等城市为代表的沿海强市同样拥有较为优越的外部资源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它们在发展海洋产业、坚定推行陆海统筹协调发展、争取成为首批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面,同样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2 南通陆海统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沿海地区陆域经济的提档升级要求突破陆域界限,下海延伸;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要求产业上岸延伸,陆海统筹发展进入新时代。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南通在陆海统筹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2.1 内涵把握不够精准
海洋经济是陆地经济的延伸,拓展海洋产业是陆地经济发展的手段,海洋产业壮大的目的是助推陆地经济的腾飞。当前,南通在大力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陆海统筹发展”的内涵把握不够精准。2013年南通市海洋生产总值1 407.4亿元,约占江苏沿海三市的50%,其中海洋渔业总产值325.7亿元,占23.14%[4],海洋第一产业占比明显偏高,大量资源和优惠政策加速了海洋经济发展,但并未能带动更多的资本进入海洋二、三产业,这说明近年来南通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全国主要沿海城市相比,南通海洋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区域经济转型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海洋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第一产业,产业模式偏向低端。譬如,南通在开发、运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更多的只是直接利用和简单加工,高精尖技术运用少,缺少深度开发,产业转型不彻底,行业增值能力低,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同构化趋势较为严重,造成区域内无谓的竞争效率损失,不利于满足南通特色发展的需求。当前南通的陆海统筹发展过程中,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驱动力匮乏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内在构成不够合理,对陆海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综合考量不够,陆海协调发展的政策步调不够一致,这些都不利于南通陆海统筹发展。
2.2 外在发展条件受限
陆海统筹不仅仅关乎经济,也涉及到政策、科技水平和人文等各方面的外部因素。201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开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一方面有利于南通更快更好地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另一方面也说明南通陆海统筹发展曾经落后过,相对于山东于2007年率先提出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辽宁1986年提出“海上辽宁”战略而言,南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社会上下对陆海统筹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误区,苏通大桥和南通港的开发建设仍局限在江河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港口的粗放型发展,缺乏桥、港、路、站的陆海统筹发展思维,缺少创新性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立体开发思维,在发挥港口优势的同时没能立体开发区域海陆资源,陆海统筹发展的人文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南通海洋开发过程中,受国家外交政策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制约较明显。以南通的油气资源为例,南通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去年南通油气资源的开发却出现了负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南通缺乏强有力的本土海洋科研人员培养和储备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海洋科技发展较缓慢;另一方面是由于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必须服从国家统筹处理中日关系的全局需要,资源开发节奏的不确定性较高。
2.3 环境承载能力约束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看,南通海洋经济一直以简单的产业规模论英雄,粗放型发展态势较为明显,这体现出在长期的海洋资源开发中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忽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略了有限的资源总量(如海岸线资源、滩涂资源等)对产业规模的潜在制约,产业发展遭遇资源瓶颈是早晚的事。譬如,和很多沿海城市一样,南通也选择了填海造田来大规模发展船舶制造业,造船规模全国居前,但围绕船舶产业的船舶设计、修理、船用配套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船用商品交易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并未建立,依托船舶产业的工业旅游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未见启动,如此下去,船舶产业仅仅发挥出规模优势,难于发挥产业链、价值链优势,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且很快就会遭遇发展的天花板。二是对海洋生态保护的价值重视不够,尤其是对陆海统筹发展的全局性影响重视不够。海洋生态保护既是海洋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陆海统筹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的首要条件。南通作为一个港口城市,陆海统筹发展如果过度依赖传统造船、原材料贸易、重化工等临港产业,将会给土地、海洋生态等资源利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用,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快物流节点融合和体系建设步伐
高速路网有助于物流节点的融合,有利于加快经济要素的流动和流转,即:一方面方便社会个体工作生活的出行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实物资源的流转。当前,在基本完善的“港口、空港、桥站、城区”之间的快速公路体系基础上,南通应加快推进建立主要物流节点与产业聚集区之间的集装化陆运体系,包括直达高速公路网和海铁联运铁路,加速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突出港、站对进口贸易的服务作用,变临港经济中的“原材料贸易”为“原材料服务”、变“原材料贸易、加工”为“原材料加工后贸易”。依托进港的油品、LNG、棉花等大宗生产资料,尽快建立服务腹地经济的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交割平台;依托进港普通生产物资,尽快建立集散交易中心;依托进港消费品,尽快建立电商物流中心;依托南通开发区、滨海园区、各主要产业集聚区,建立进港物资深加工区。
总之,陆海统筹是陆地与海洋的统一,再大的港口吞吐量,如果不能和区域内和腹地经济区的深加工体系有机结合,就不能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临港产业也难于实现进港物资的价值链延伸。
3.2 加大全产业链政策优惠和扶植力度
当前,南通在陆海统筹发展上要重点关注构成南通海洋经济主力的海洋捕捞养殖业、船舶制造业及重化工产业,适度减少上述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环节的政策优惠力度,大幅增加对上述产业链中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环节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企业适度放弃规模优势,引导企业集中人才和资金优势,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转移,扶植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由鼓励产业内企业“做大”转变为鼓励整个产业“做强”。
鼓励捕捞养殖企业沿产业链积极延伸,向前介入养殖工艺、品种改良等领域,向后介入海产品深加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海产品的市场开发领域;鼓励船舶制造企业沿产业链向前介入船舶设计,向后介入修理,同时横向介入船用配套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船用商品交易建设环节,加快南通船舶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建立,积极引导企业尽快降低对船舶制造环节的依赖,将主业转移到船舶及配套产品设计、交易等高附加值业务上来,实现产业服务在世界范围的输出,摆脱岸线资源对船舶制造业的硬约束;鼓励社会资本和重化工企业沿产业链向后延伸,在传统初级化工产品和中间体生产的基础上,向高附加值的合成体领域拓展。
总之,陆海统筹是陆地与海洋的统一,海洋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再大,如果不能和区域内的海洋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步壮大,南通也只是海洋产业大市,难以成就海洋产业强市。
3.3 强化价值链引导和新产品创新力度
要积极引入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服务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船舶、重化工等产业,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同时引导上述企业尽快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根据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差异性,扩大技术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的生产,逐步将劳动密集环节生产外包、转移,提高对产业核心技术和环节的把控能力,实现企业从依靠传统供产销价值链生存发展模式向依靠研发价值链的高新技术发展模式及依靠再创造价值链的服务咨询发展模式转变。
要积极引导传统的滩涂农业、滩涂养殖业、近海捕捞业、现代海产品深加工业、船舶业等利益主体,以及旅游、地产、金融保险、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将其各自相互独立、松散的价值链有机结合,丢弃各自为政的陋习,打开各自封闭的产业链,变产业链为产业生态圈,形成一张彼此紧密结合的价值链网络,以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为外在表现形式,金融、保险为支撑,在传统产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形成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产品、旅游服务产品、地产商品、金融服务产品等多产业无缝融合的高增值产品系列,最终实现一体化的海洋产业增值网。
4 结束语
海洋经济被视为沿海各省的发展重点,而陆海统筹战略成为其重中之重。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陆海统筹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手段。因此,南通在积极争创国家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科学规划、陆海互动、统筹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统一评价的复合发展体系,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两大国家战略对南通的定位和要求,有利于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有利于推动江苏南北均衡发展,有利于服务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发展,有利于为全省乃至全国陆海统筹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张海峰.抓住机遇,加快我国海陆产业结构大调整—三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J].太平洋学报,2005,(10):25-27.
[2]韩增林,狄乾斌,周乐萍.陆海统筹的内涵与目标解析[J].海洋经济,2012,2(1):10-15.
[3]刘明.推动陆地与海洋经济统筹协调发展[J].新远见,2012,(11):39-45.
[4]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2013年南通市海洋生产情况总结[EB/OL].http://hyj.nantong.gov.cn/art/2014/3/24/art_9951_1630345.html,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