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夷山仿宋建筑的创新与表现
——以兰亭阁古玩交流中心设计为例

2015-05-06刘翔晖

福建建筑 2015年9期
关键词:武夷武夷山形式

刘翔晖

(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4)

浅谈武夷山仿宋建筑的创新与表现
——以兰亭阁古玩交流中心设计为例

刘翔晖

(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4)

以武夷山兰亭阁古玩交流中心设计为例,基于建筑设计理论及武夷山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从建筑表现,空间布局,形态构成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条件下,运用新材料,新手法来表现当代的“仿宋”形式建筑。

武夷风格;仿宋建筑;设计创新;文化传承

E-mail:Moqihuihui@163.com

引 言

在当代,中国正以飞速发展的模式不断壮大富强,由此,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也逐渐在各领域盛行起来。在建筑文化中,“新中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思潮,受到国内乃至全世界诸多建筑师的关注、探究与实践设计。而“仿宋建筑”作为“新中式”建筑风格表现手法中的一种,同样备受探究与实践创新。这种探究与创新,不仅是对建筑的一种表现手法的钻研,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呈现。加之,建筑受各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仿宋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特点。

1 项目背景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城市格局,空间构成和建筑形态,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又传承着各自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特征。武夷山,作为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杨廷宝教授在深入考察闽北民居特点后,对武夷山市的建筑作了设计和规划,提出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坚持“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浓”的原则,把自然山水缩于壶天之地,小中见大。而仿宋建筑的建筑形式,恰好以优柔纤美的姿态融合于武夷山山清水秀之大环境中,并且和武夷山传统朴素的人文情怀相适宜,因此,现今在武夷山地域范围内,建筑普遍以仿宋建筑的形式为主,在“五宜五不宜”的指导原则下,形成了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建筑群落。

在对兰亭阁古玩交流中心的设计上,不仅要考虑仿宋建筑形式的表现,更要对何为武夷风格,做一次探究与分析。在设计前期的考察中了解到,武夷山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条件孕育了武夷山的地域性建筑传统。武夷山的建筑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条件,流露着传统仿宋民居建筑质朴清雅的风格。建筑巧妙地将民族化的传统与现代化的设施相融汇,成就了经典的“武夷风格”。

2 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立足于建筑功能、周边环境,运用当代的材料和建造技术,从传统的宋代建筑空间和形式中汲取有价值的内涵,并充分考虑武夷山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及建筑风格原则,基于当地建筑的地域性传统进行建筑创作。

(1)宋代建筑形式: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其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其建筑特征通常表现为,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也渐趋柔和。木结构内部空间及塑造形式极为精炼,斗拱技术也已相当成熟。宋代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胆使用减柱法,房屋组合丰富,瓦饰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些特点从清明上河图中可得到印证。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开敞式的沿街店铺,多层独立的楼宇,门面广阔的交易所等构成了主要商店大街的景象。

图1 《清明上河图》(部分)

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上,宋朝和唐朝不同,它是沿着轴线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组群布局,加强了纵深的发展。这时四合院的回廊已不在转角处加建亭阁,而在中轴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使整个组群的形象不陷于单调。

(2)现代仿宋建筑已形成一个派系,其特点是,传承了宋代建筑的坡屋顶、斗拱、瓦饰,并加以简化和修饰,同时加入了现代元素,包括玻璃,凸窗,木百叶,格栅等等。

图2 武夷山度假区

图3 武夷山宋街

图4 武夷山庄

(3)武夷山现存建筑特点:武夷山的建筑群凭据“各抢地势,钩心斗角”原则,把风景区内各个分散的建筑、景物配置连结起来,互相衬托,相互映照,衔连向背,建筑物相通相凑,如同兽角相斗。在整体建筑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握周围环境与游客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物与园林生态统一协调,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建景与意境统一协调,形成优美的人工环境。

武夷山度假区建筑普遍为低层大坡屋面的仿宋形式建筑,从大的建筑组群,小到建筑外立面的细节装饰,无不体现着武夷山当地“五宜五不宜”的风格特点,即形成了有武夷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系。

由国内著名建筑大师齐康设计建造的武夷山庄建筑群采用仿木结构,挑廊挂柱,使其样式、色彩都与风景区地貌、水文、植被、景观统一协调。柱、梁、墙、梯、屋顶与台阶的设计,都具有浓厚的武夷地方风格。同时武夷山庄在景观环境的营造中,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巧妙地运用借景、框景、漏景等手法,使建筑物与天然景物相互映衬,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武夷韵味。

3 项目概况

本项目共有A、B两地块,两地块相互毗邻,位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繁华中心,于天游峰路和大王峰路交叉口西侧片区内一三角地块。武夷大道可直通本案所在地,且本项目至当地机场及景区为4min车程,至火车站8min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商贸街,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街近在咫尺,饱览山水之余,亦可轻松游览武夷风情。

在武夷山度假区大的城市规划要求下,本着“土、低、藏、散、淡”的原则,将本项目定位为3~4层的低层公共建筑,同时以“仿宋”建筑作为建筑表现形式。项目地面建筑面积约为7368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293m2,包含A地块的古玩交流中心和B地块作为会所使用的低层公建。容积率为0.95,绿化率为35.1%。

4 设计概述

在总体建筑风格确定的基础下,从总平布局,建筑功能,形象造型和景观环境进行入手,紧扣“武夷印象”这一理念,通过对当地建筑形式及当地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的考察,探究与总结,多方案的比对,多专业的紧密配合以及充分听取和采纳各方建议和意见等方式,进行方案的创作和表现。

4.1 规划设计表现

根据仿宋建筑“院”的特点,基于 A、B地块的地形地势,利用建筑群落组合,形成两个“通而不透”的景观院落,两个院落之间利用对景关系,形成相互联系,保证了两地块间人行流线的相互渗透。

图5 景观分析图(左为A地块,右为B地块)

在景观空间环境方面,本项目利用庭院景观,广场景观,商业节点景观等元素,通过借景、框景等传统园林造景手法,达到步移景致的效果,使各景观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丰富了整体的景观空间秩序,让两地块的整体景观有机而又统一。

从城市发展到有商业区之后,就有了以独立店铺形式存在的建筑,为了满足商业功能的要求,一种两层以上的沿街建筑应运而生,这种形式的建筑物也代表着另种房屋体系的发展。兰亭阁古玩中心,就是这种下层为店铺,上层为居住或办公使用的商住建筑物。

自封闭的里坊制度的瓦解,宋代时期集中作为点或者面的“市”便开始转化为此类建筑模式的“街”市。这种完全配合商业要求的店铺建筑物在宋代已十分完善,“前铺后居”、“下铺上居”式商住混合建筑物已经成为普遍的沿街建筑形式。而院子这一实用空间,也随着这种建筑形式的产生被转移到整体建筑布局的后方。这种形式的建筑,恰好在武夷山度假区具有相当的实用性,无论是用于居住办公,还是作为景区商业用途,都能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在宋代街市中出现的楼与楼之间的廊桥,跨越于人行道上的骑楼也都在本项目中有所体现。

图6 项目剖面空间示意

本项目在考虑到建筑对商业功能的需求,利用两组建筑群形成尺度适宜的商业内街,既保证了最大的商业沿街面,同时,利用节点景观的相互串联,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这也呼应了宋代建筑沿街设店的布局模式。

对于商业街空间尺度的营造:所谓的尺度就是空间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空间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宋朝各类市集遍布大街小巷与桥头路口。早市、夜市、庙市与各类节日市集非常常见。繁荣的商业街文化已然生成。其规模和空间尺度对现代仿宋建筑商业街模式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传统的商业街理想氛围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商业街适宜的长度、宽度和周边建筑高度能形成积极空间,提供让人驻足停留,观赏环境和愉悦消费的空间场所。因此,本项目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空间变得丰富多样,同时又可使步行的心理距离变短。沿街两面出挑的挑廊,变化的建筑沿街面也给了购物者舒适的尺度感。

4.2 单体设计表现

本案在进行单体设计时,针对“土、低、藏、散、淡”的地域性原则,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建筑规模及建筑色彩上进行综合考虑,除了建筑形式上的创新,还注重对“武夷印象”的营造,利用当代的新型材料取代部分传统的建筑材料,以现代的建筑工艺手法传达出朴实的武夷之韵。

4.2.1 设计创新

在建筑立面和细部设计中借鉴了中国仿宋民居的一些特征性的手法,结合现代的材料构造与施工方式,形成了脱胎于传统形式的新语汇。

图7 沿街透视图

(1)在立面分割上,沿用传统民居惯用的比例,处理成下端较厚重的青石砖墙,上端穿插清雅的米白色粉墙,加之出挑的仿木构出檐,增强了建筑轻巧、伸展的效果。做到了形式创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同时,本案设计为二至四层的商业建筑,与传统的二层或二层以下的商业民居不同,更讲究体块上的相互错落,因此在立面设计时,考虑更多的体块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天际线。

(2)在屋面组合上,由于受结构形式的制约,本项目弱化了对“减柱造”的表现,而是在屋顶的形式上做了突破。受建筑较大进深的影响,依据不同部位的功能要求,在遵循宋代建筑屋面坡度加大的表现特点的原则下,采用单坡,对称双坡等多种屋面组合形式,既方便了排水使用,也有效控制了整体建筑群落的建筑高度,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建筑轮廓,丰富了整体建筑群空间的层次感。在屋檐和山墙面细节装饰上,同样遵循了宋代建筑注重细节装饰的特点,利用仿木构件加以修饰。

图8 沿街夜景透视

(3)在细部构造上,套用传统民居的一些细部变化,利用仿木构的悬挑粱、挂檐板、吊柱对屋檐口、阳台、窗台等进行修饰,在建筑色彩的处理上,依旧遵循清新淡雅的武夷风格,令仿木构架及木扣板墙身与灰、白色墙形成对比效果,秀丽俊挺,柔美典雅,宛如一幅衬托在自然环境中的水墨画卷,清远而高雅,又符合武夷山传统的文脉意象。构筑物、装饰物的简化创新,加之,素雅的建筑风格,也透露出武夷山人勤朴纯善的人文精神特点。

图9 下梅邹氏宋祠门牌坊与民居片段

(4)在风格印象上,除了对整体建筑风格的武夷印象渲染,在设计上,同样注重一些构筑物的印象“传承”,利用简化创新手法,产生对武夷建筑风情的联想。本案中门牌坊的设计,就是基于前期对当地著名的下梅村建筑的实地考察获得的创作灵感。

武夷山下梅村里弄纵横,建筑布局亦是错落有致,有许多宋代少微坊、中坑坊等遗址,其幔亭式门楼也是相当壮观,这些保留较好的建筑都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这不仅对宋代以来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提供了考察依据,也为定义武夷特色建筑留下历史印证。

4.2.2 材料创新

利用高效、环保的新型材料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使得整体建筑不仅在建筑形式上统一和传承,同时又在功能使用上与新时代、新技术相接轨。

图10 SVIP板屋面做法示意

(1)在保温材料的选用上,本项目采用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效节能的环保型绝热材料之一的超薄真空绝热板(简称SVIP)。这种材料不仅高效节能,同时厚度上的优势使得建筑整体施工完成面变薄,增加了建筑的有效使用空间。

图11 赛迪埃特板做法示意

图12 西北角鸟瞰图

(2)在装饰材料的选用上,利用赛迪埃特板取代传统的木质材料,不仅外观上达到了“木”质的视觉感官效果,同时在防水防潮防蚀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木结构型材。这也解决了业主对木结构建筑性能的忧虑。

整个建筑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延续当地悠久的历史文脉,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又具有江南庭院风采,赋予了中式建筑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5 结束语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说过,现在我国的建筑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盲目复古,表现为仿明、仿宋的风潮;二是一味崇洋,表现为欧陆风格的流行。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创新和文化传承不应仅限于“符号”、“元素”的相关构成,不应只注重“形式形象”而忽略了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武夷山当地建筑而言,具有“武夷风格”的建筑不应再是形式上的“假古董”,而应是兼具文化内涵同时又兼顾美观实用的特色实体“语言”。因此,把握建筑的地域文化特性,也是对建筑文化的一种传承。

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也表示过,“文化传统的继承一般采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但更高层次的建筑设计除了吸收传统的精神外,还要有创新,有突破。”本项目既是对有武夷山地域性特点的“仿宋式”建筑的一种概念性表达,同时又是对“武夷风格”的一种印象刻画。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1.

[2]戴志坚.中国民居建筑丛书,福建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3]古春晓.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式建筑“九间堂”引出国际论题[J].建设科技,2014年14期.

[4]凌军辉.专家:建筑不必一味“仿明仿宋”[N].新华每日电讯3版,2006-10-08.

[5]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2010.1重印).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Song-Dynasty-style Architecture in Wuyishan——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orchid pavilion antique exchange center

LIUXianghui

(Fujian Zhonghe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350004)

Based on architecture design theor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local urban planning, the paper takes the design of Orchid pavilion antique exchange center as an example to presents the idea that how to express the Song-Dynasty-Styl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need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by using new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spatial layout and form composition.

Wuyi style; Song-Dynasty-style architecture; Design innov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刘翔晖(1987.7- ),男,助理工程师。

2015-06-19

TU2

A

1004-6135(2015)09-0022-05

猜你喜欢

武夷武夷山形式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武夷学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