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病床对老年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05-06范寒院李朝梁
杨 慧,范寒院,肖 花,李朝梁,王 尧
(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21)
家庭康复病床对老年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杨 慧,范寒院,肖 花,李朝梁,王 尧
(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2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病床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每组124例。住院康复组在医院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案(Brunnstrom 、Bobath 、PNF技术、言语治疗及作业治疗等)。家庭康复组在出院前1周由康复主管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对患者、家庭成员和照料人员进行系统的康复教育,出院后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康复治疗的实施(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家庭环境改善、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增加辅助用具配备及环境改造的指导。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2组患者出院时、康复训练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6个月后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 家庭康复治疗与住院康复治疗一样,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家庭康复; 脑卒中; 老年人; 疗效
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甚高,且易再次发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由于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和康复过程相对较长等原因,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不可能长年住院治疗,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中度过,家庭成为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场所[2]。2012年以来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对脑卒中患者建立了家庭康复病床,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恢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48例,均符合200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124例,女124例,年龄54~79岁;脑梗死140例,脑出血108例。所有患者住院治疗后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不需要输液治疗,有一定的站立、平衡功能及认知功能和交流能力。均排除病情进行性加重、有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无认知及沟通交流能力。将2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每组124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及平衡、认识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治疗方法
住院康复组在医院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神经生理疗法(Brunnstrom、Bobath、PNF技术)、言语治疗及作业治疗等。
家庭康复组在出院前1周由康复主管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对患者、家庭成员和照料人员进行系统的康复教育,出院后在家庭病床康复服务中有专门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等专业的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偏瘫后功能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及并发症的评定,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解决患者在进食、如厕、洗澡、大小便自理、步行、修饰等方便的困难,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家庭康复训练的内容
1)心理指导:安慰与疏导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家属必须正确面对患者病情,多陪伴、开导患者,持之以恒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饮食指导: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及高蛋白的饮食为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活动程度来调整热量的供给,规律进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3)家庭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但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衣物及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床上肢体摆放为抗痉挛体位,卧床的患者每2 h更换卧位1次,翻身时轻柔,避免损伤皮肤。4)肢体功能训练:卧床者由家人定时按摩、被动活动患侧,每日1~2次,每次30 min;对患者进行十指交叉握手运动、桥式运动训练,每日2~3次,每次20 min;当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时,进行坐、立、步行训练,每日2次,每周练习6 d,各项锻炼要适可而止,做到劳逸结合。5)日常生活能力锻炼: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入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1.4 疗效评定标准及评定方法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总分为1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总分为100分)[4]。所有患者首次评定在家庭康复教育前即出院时进行,再次评定于家庭康复6个月后由同一组康复医生及治疗师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6个月后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提高(均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 ±s,分
*P<0.01与康复训练前比较。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和康复过程相对较长等原因,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便要求出院,因此家庭成为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的重要场所[5]。回归家庭后仍然依靠亲人,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力大,部分患者出现烦躁、悲观、抑郁及恐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能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虽有着强烈的康复需求,但缺乏正确的指导教育,导致发生废用、过用、误用综合征[6]。家庭成员由于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缺乏了解,不能给患者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甚至任由疾病发展,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失去宝贵的时机,家庭在康复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其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家庭康复病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无论对患者、家庭或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在家庭康复病床建立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家庭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患者分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显示:家庭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6个月后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提高(均P<0.01)。说明家庭康复和住院康复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康复训练前有显著提高,提示家庭康复病床的建立也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脑卒中后1年时间内是神经康复的最佳时机,这期间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度过,因此出院回归家庭不应该视为治疗的结束、康复的终止,而应为康复的继续。在国外,为早期出院患者提供家庭康复的服务(支持性早期出院,early supported discharge,ESD) 已经开展,英国格拉斯哥公立医院的Langhorne等[7]对这类服务的效果和成本进行了评价,发现脑卒中患者扩展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在家生活的质量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脑卒中的康复包括心理康复、肢体功能康复、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职业能力康复及社会能力康复等。其中肢体功能康复、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点。因此,在家庭康复训练中,笔者把肢体功能康复、生活活动能力康复作为重点进行指导。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则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康复宣教中,笔者发现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负担,家庭成员流露出消极、埋怨等不良情绪,因此,在积极宣传康复知识,加强患者、家庭成员和照料人员康复技能培训的同时,注意带动、发挥家庭成员和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得到心理支持,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使康复训练的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本研究采用的家庭康复病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康复的运行模式,正好满足了这类患者康复的需求。开展家庭病床康复服务能有效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间接地解决了看病难、住院贵、病床紧张的问题。所以,家庭病床服务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医疗模式,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患之间:强调康复训练中医患双方均是主体,康复治疗实现家庭康复和住院康复并举,从而突出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2)康复治疗组内部成员间:虽然康复是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但也强调了康复治疗组其他成员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体现了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精神,也进一步调动了治疗师、护士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3)患者和家属之间:在实践中把对患者和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升到同一地位,要求把它传递给患者的家庭及照料者,赢得他们对患者和康复治疗组最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期康复治疗时间长,及看病难、住院贵、病床紧张的现状,使得开展老年脑卒中家庭康复病床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黄壮光.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1-12.
[2] 蒋虹丽,李程跃,陈文,等.家庭病床与住院治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885-886.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79-380.
[4] 张丽霞,孟殿怀,沈光宇.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2):112-113.
[5] 何芳.脑卒中患者持续规范的家庭康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25-227.
[6] 方定华,钮竹.脑血管病与废用、过用及误用综合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7(1):44.
[7] Langhorne P,Taylor G,Dennis M,et al.Early supported discharge services for stroke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s data[J].Lancet,2010,365(9458):501-506.
(责任编辑:周丽萍)
2015-01-05
R473.74; R743.3
A
1009-8194(2015)05-0080-03
10.13764/j.cnki.lcsy.2015.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