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对高脂饮食兔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影响

2015-05-06王丽华李巧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贝沙坦低密度脂蛋白

王丽华 庞 栋 李巧玲 刘 霞

·实验研究·

厄贝沙坦对高脂饮食兔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影响

王丽华 庞 栋 李巧玲 刘 霞

目的 通过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脂血症兔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的影响, 来探讨其对脂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 30只长耳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 各10只。实验开始前、实验末抽血, 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实验末肝脏多点取材, 依据Fromowitz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法判断肝组织LDLR表达。结果 模型组实验后TC、LDL-C、TG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兔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兔治疗后肝脏LDLR表达的阳性率为100%, 强阳性率为40%, 较模型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虽然不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但可以上调兔肝脏LDLR, 从而发挥调节脂代谢的作用。

高脂血症;肝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厄贝沙坦;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显示, 高脂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1,2]。厄贝沙坦是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本研究通过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脂血症兔肝脏LDLR活性的影响, 来探讨其对脂代谢异常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2.0~2.5 kg日本长耳兔, 均为雄性, 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1.2 试剂与仪器 血脂检测所用试剂盒为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血脂测定所用仪器为日立生化仪(美国罗氏);LDLR主要试剂:一抗为兔抗LDLR(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 二抗为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DAB显色)试剂盒, 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1.3 饲料 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饲料。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与喂养 将日本长耳兔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12周, 200 g/d, 后连给予普通饲料12周, 120~140 g/d,共24周。实验组喂养饲料与模型组相同, 同时按照75 mg/d给予厄贝沙坦灌胃, 共24周。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24周, 200 g/d。

1.2.2 血脂测定 实验开始前、实验末即第24周末, 空腹12 h以上, 耳缘静脉抽血, 检测各组血清血脂浓度, 包括: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

1.2.3 肝组织LDLR表达 实验末, 将动物处死, 肝脏多点取材, 石蜡切片脱蜡, 滴加3%H2O2后, 室温孵育10 min。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 3 min/次, 冲洗3次后, 加正常山羊血清以封闭, 室温下孵育30 min, 去除血清后加一抗, 4℃条件下过夜。PBS冲洗3 min/次, 冲洗3次后, 滴加二抗, 37℃孵育30 min。PBS冲洗3 min/次, 冲洗3次后, 加入显色剂显色,苏木素复染后封片。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LDLR表达, 结果判断依据Fromowitz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法[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兔血浆脂质水平变化 对照组兔实验前、后血脂水平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兔实验开始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TC、LDL-C、TG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兔实验开始时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LDL-C、TG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兔血浆脂质水平检测指标( x-±s, mmol/L)

2.2 肝组织LDLR的表达 于光镜下见蓝色细胞核及胞浆内分布不均匀的棕色颗粒, 对照组兔棕色颗粒沉着较少, 模型组兔棕色颗粒沉着增多, 实验组兔棕色颗粒沉着增多, 与模型组类似。对照组肝LDLR表达阳性率为100%, 强阳性率为20%;模型组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70%, 强阳性率为0, 强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为100%, 强阳性率为40%, 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血液中70%的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携带。LDL是机体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LDL代谢的最主要途径是受体介导途径[3], 正常情况下, LDLR途径降解了大部分LDL, 巨噬细胞等非受体介导途径清除少部分LDL。因此LDLR对于血浆LDL维持相对恒定的水平作用显著。全身组织细胞均分布有LDLR, 而大约全身LDLR总数的3/4为肝细胞LDLR。既往研究显示, 饮食中的胆固醇可以下调肝脏LDLRmRNA, 从而导致血LDL的升高[4]。丹参、肝细胞生长因子及雌激素等能提升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的mRNA水平[5], 从而使LDLR的抑制状态解除, 使LDLR的表达增加, 从而使血中的LDL得以降低, 起到调控血脂水平的作用。厄贝沙坦是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抗高血压药物。曾有研究提示厄贝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分析其机制为:①姚琰等[6]研究发现厄贝沙坦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②厄贝沙坦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增殖[7],从而减少动脉壁胆固醇的合成[8]。此外, 厄贝沙坦阻滞血管紧张素胎Ⅱ受体后, 可有效阻断血管收缩, 并可改善红细胞膜的结构缺陷, 降低了血液粘度。本实验显示, 高胆固醇饮食可以使兔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表达明显下降,这有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代偿性反应, 但这种代偿反应有限, 同时高胆固醇饮食又可以使血中LDL-C升高;厄贝沙坦虽然不能降低血浆LDL水平, 但可以上调兔肝脏LDLR, 从而发挥调节脂代谢的作用。

[1] 刘同涛, 庞栋, 田庆印, 等.厄贝沙坦对高脂饮食兔肝脏SR-BI活性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8(11):1363-1364.

[2] 胡定波, 李荥娟, 汤日宁, 等.罗格列酮和厄贝沙坦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心肌脂联素的干预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2):115-119.

[3] Brown MS, Goldstein JI.A receptor -mediated pathway for homeostasis.Science, 1986(232):34-38.

[4] Le Cras TD, Gherardi E, Bowyer DE.A sensitive RNase protection assay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the mRNAs for the LDL receptor and HMG-CoA reductase in human total RNA.Effects of treatments on cells in culture designed to up- and down-regulate expression of the LDL receptor.Atherosclerosis, 1991, 90(1):81-90.

[5] 姜传仓.丹参对LDLR及APOA-ImRNA水平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6, 14(4):522.

[6] 姚琰, 王颖, 叶迎春.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医药导报, 2011, 30(4):472-474.

[7] Meiracker AH, Admiraal PJ, Janssen JA, et al.Hemodynamic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the ATl receptor antagonist irbesartan in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1995, 25(1):22-29.

[8] Zukowska SE, Gosek K, Grzeszczak W.Irbesartan-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diabetes mellitus.Przegl Lek, 2002, 59(3):160-1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204

2015-03-23]

250013 济南医院内科

庞栋

猜你喜欢

贝沙坦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低密度脂蛋白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