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2015-05-06庞利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吸入性治疗仪障碍

庞利红

吞咽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庞利红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12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0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Vitalstim Master吞咽治疗仪经皮电刺激展开治疗, 对照组(61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1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吞咽治疗仪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临床可积极推广使用。

吞咽治疗仪;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22%~65%[1], 吞咽困难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误吸, 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据国外文献报道, 未经干预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肺炎发生率为40%~50%。对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吞咽治疗仪的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1例。入选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卒中;③经筛选试验和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初步评定存在吞咽功能障碍;④入院时无肺部感染。排除标准:脑肿瘤、神经系统感染、短暂脑缺血发作、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内科系统疾病患者。脑卒中后肺炎指入院时无感染, 住院期间出现咳嗽, 经胸片或胸部CT证实的肺部感染。1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吞咽障碍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以Vocastim Master吞咽治疗仪采用经皮电刺激法展开治疗, 所用参数设置成低频电刺激(电流强度4~8 mA), 刺激时间1 s后休息3 s, 注意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可引发吞咽动作为宜。在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展开吞咽动作锻炼。30 min/次, 1次/d。两组均接受1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以洼田饮水试验[3]判断患者治疗情况, 使患者在端坐状态下喝30 ml水, 对喝完水用时、呛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1级:患者可在5 s内一次性顺利咽下水;2级:患者需分2次将水咽下, 无呛咳;3级:患者可将水一次性咽下, 但是有呛咳现象;4级:患者需分为2次咽下, 有呛咳现象;5级:患者有频繁呛咳, 无法顺利将水咽下。1级为正常, 2级为可疑, 3~5级为异常。有效:患者吞咽障碍显著缓解, 吞咽分级有1级及以上提高;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改变。在患者入选后的第1天均展开肺部X线检查。吸入性肺炎在入院2 d之后到出院这段时间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56/60),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0%(50/61),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方面, 治疗组为28.33%, 对照组为54.10%, 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的比较[n(%)]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吞咽障碍患者约有1/3会发生误吸[4], 其中隐性误吸占28%~38%, 隐性误吸患者常常伴随着更高的脑卒中后肺炎的风险[5], 误吸可以导致气道急性阻塞, 同时脑卒中后肺炎的风险显著增高, 从而能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住院费用和病死率。

近年来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6], 早期低频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反射功能, 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低频电刺激通过输出低频电流, 对舌下神经、喉返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 从而有利于缓解麻痹的神经元, 促进损伤的神经功能复苏, 从而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 增强喉部肌群肌力, 咽喉部血流增加, 利于缓解喉部肌群失用性萎缩[7]。通过电刺激, 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 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使喉部肌肉收缩, 喉的提升增加, 食管上括约肌开放, 降低误吸的发生,改善吞咽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0%,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吞咽治疗仪对吞咽障碍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同时发现, 应用电刺激治疗组1个月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 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肺炎发生率28.33%, 而对照组为54.10%, 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有无并发症发生及其严重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吞咽康复治疗仪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从而可以减少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故在有条件的医院对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应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治疗,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积极影响。

[1] 董继革, 孙丽, 李广庆.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11):1291-1292.

[2]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3] Zhang L, Liu Y, Ni D, et al.Nosocomi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in China.JAMA, 2008, 300(19):2263-2270.

[4] 王拥军.脑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53-158.

[5] Hafner G, Neuhuber A, Hirtenfelder S, et al.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Eur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8, 265(4):441-446.

[6] 李舜, 丘卫红, 万桂芳, 等.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咽部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1):34-36.

[7] 陈晓峰, 李飞翔, 李思明, 等.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隐性误吸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2):193-1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195

2015-01-22]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吸入性治疗仪障碍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跨越障碍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