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05-06张桂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输液

张桂玲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张桂玲

目的 总结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22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普通组, 每组61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取相应防治并发症的措施;普通组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出合理有效防治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考核, 加强输液过程巡视等措施,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明显减少, 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置留时间长、套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等优点逐渐被临床运用, 随着其技术的广泛普及,并发症也伴随而来[1]。为了防治其并发症, 本文着重于分析其原因, 探讨合理有效护理对策, 规范静脉置留针操作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应用静脉留置针的122例患者, 其中男62例, 女60例, 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32.5±8.4)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普通组, 每组6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 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2. 1 导管堵塞 其发生多与封管方法错误、凝血异常等有关, 有研究表明, 可能与置留时间过长、血小板凝聚、纤维蛋白沉积、血栓形成有关。护理人员要细心监护, 如发现滴速过慢、抽不到回血等情况, 应考虑导管堵塞。需采用肝素帽的封管方法, 当已发生套管堵塞时, 可拔除留置针, 也可抽取2~3ml封管液, 回抽凝血块, 禁忌直接推入导致血块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管栓塞。

1.2. 2 静脉炎 可能与输液速度、输入液体、穿刺技术、穿刺针型号、套管状态、置留时间等因素有关, 可分为细菌性、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四种。为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选择静脉针型号时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 切忌随意选择, 护理人员要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 避免损伤血管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如输入液体刺激性强, 注射时需要缓慢注射, 尽量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穿刺针、套管污染, 避免细菌性静脉炎发生;静脉置留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 保证敷贴清洁, 如发现敷贴开胶、导管移位,要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更换敷贴[2]。

1.2. 3 药液外渗 药物外渗可能与进针角度小、选择静脉血管不合适、留置针固定不牢等因素有关。如发生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肿胀、酸痛、伴有灼烧感、红肿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青紫、坏死。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穿刺训练,熟练掌握穿刺技巧, 仔细选择合适的输液血管和进针角度,留置针固定时要确保牢固, 输液时要加强监测。如发生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液, 抬高患肢, 根据输液的性质进行对症处理, 如溶液是阳离子时, 用0.2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注射, 同时进行局部热敷[3]。

1.2. 4 静脉血栓 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久病卧床、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也易发生静脉血栓。为减少静脉血栓发生, 穿刺时应选取上肢粗大静脉;需要反复穿刺时, 要更换穿刺部位, 避免损伤一处血管造成感染;久病卧床患者, 尽量避免下肢穿刺;一旦发生导管堵塞, 要及时回抽, 避免血栓形成;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尽量不要保留静脉留置针。

1.2. 5 导管脱出 主要与导管固定不牢固、患者机械性牵拉有关。因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导管, 弧形固定延长管,机械性牵拉时有一定余地, 更换敷料应小心揭开。督促患者,置管侧肢体不要随意乱动, 避免牵拉导管, 若患者神志不清楚, 应约束双肢体, 避免患者自己拔出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静脉炎、药物外渗、静脉血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比普通组患者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置留针病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小结

静脉置留针常见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静脉炎、药物外渗、静脉血栓、导管脱出等, 因此探究其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应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穿刺操作技术,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本文运用了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 一组采用传统护理, 一组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护理干预。后者护理工作人员从穿刺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措施、并发症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并发症发生率均比普通组患者低(P<0.05), 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 通过采取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考核, 加强输液过程巡视等措施,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明显减少, 使其更加安全可靠。

[1] 陈玉婷.谈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护理.吉林医学, 2011, 32(3): 604.

[2] 郝爱琴.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 2011, 32(24): 5173.

[3] 王莹, 霍正娟, 翟玉霞, 等.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1):18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53

2015-07-17]

110001 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输液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