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5-05-06邱家兴黄桦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肺性病患者呼吸机

邱家兴 黄桦君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邱家兴 黄桦君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入院后均先对患者行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泰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与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

无创呼吸机;泰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该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肺性脑病等, 可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在本次调查中, 作者主要分析了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均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观察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53~75岁, 平均年龄(60.2±5.3)岁;对照组男12例, 女8例,年龄52~75岁, 平均年龄(61.1±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均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 包括祛痰、解痉、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等,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强心剂与利尿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泰能进行治疗, 方法如下:泰能(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国药准字J20130123), 2~4 g/d, 连续5 d。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调节无创通气呼吸机模式为S/T, 面罩吸入后设定参数F12~16/min,氧浓度为30%~45%。后逐步调整, 使动脉氧分压>90%。初始吸气相压力(IPAP)设定为8 cm H2O(1 cm H2O =0.098 kPa),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逐渐提高压力支持及通气量,最高至20 cm H2O。呼气相压力(EPAP)设定为4~6 cm H2O。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逐渐降低吸气压力。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后, 可撤除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与意识障碍消失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与血气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与血气指标对比±s)

注:治疗前, 与对照组比较,a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P<0.05;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1 mm Hg=0.133 kPa

组别例数时间PaO2(mm Hg)PaCO2(mm Hg)呼吸(次/min)心率(次/min)观察组20治疗前 56.0±8.5a 60.0±10.0a28±5a 111±12a治疗后 92.3±10.2bc 41.2±8.8bc 22±3bc 88±10bc对照组20治疗前56.6±9.061.3±9.528±6 112±13治疗后78.9±8.850.8±8.524±5 98±9

2.2 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与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与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分别为(5.3±2.1)h、(9.2±2.5)h;对照组分别为(10.8±3.3)h、(23.9±3.9)h,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3, t=3.021, 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该病可引发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大部分患者可合并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患者脑细胞因缺氧受损,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脑水肿及脑细胞死亡。在本次调查中, 作者分析了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无需气管插管即可实施通气, 该种通气方法无创伤性,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压力支持通气, 并可克服气道阻力, 提高肺泡通气量[2]。此外, 无创正压通气可抵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预防细支气管气道塌陷,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使得功能残气量增加, 预防肺泡萎缩。同时, 联合泰能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增加临床效果。泰能主要成分为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 其作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灭菌目的。有效预防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感染事件[3]。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功能、心率、血气指标等方面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与意识障碍消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

[1] 徐小雅, 江美芳, 王永生, 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四川医学, 2013, 34(7):1099-1101.

[2] 李伟成.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14):46-47.

[3] 张琳.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健康之路, 2014(9):2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00

2015-07-03]

525300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肺性病患者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