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分析

2015-05-06彭碧波孙岩峰刘秋玲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儿科灾害医师

王 军,彭碧波,孙岩峰,杨 轶,刘秋玲

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分析

王 军1,彭碧波2,孙岩峰1,杨 轶2,刘秋玲1

目的 对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方法 以4次灾害救援的实践和数据为基础,统计中国野战医院诊治的儿童资料,对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依托野战医院展开儿童医学救援的一、二级救治,救治范围涵盖儿童内科、外科、皮肤、眼科、口腔、耳鼻喉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与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灾后儿童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消化道疾病最为常见。结论 依托野战医院展开多学科联合救治是灾后儿童医学救援的最佳模式。掌握灾后儿童疾病种类和演变规律是医学救援成功的关键。灾害儿童医学救援尚需深层次的研究。

灾害救援医学;儿科;救治特点

灾害发生后儿童伤病员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现场缺乏儿科专业医护人员,且医疗资源匮乏,因此儿童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国内、外救援所涉及的组织机构虽然不同,但方法上是一样的,都是分阶梯救治:一级救治(现场救治)、二级救治(野战医院救治)、三级救治(后方医院救治)[1,2]。笔者作为儿科医师曾先后5次参加国外不同类型灾害(地震、洪灾、海啸、台风)的救援工作,本文重点对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旨在对儿科工作者今后参与国内、外灾害儿童医学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灾害医学救援一般情况 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 Rescue Team,CISAR)自2003—2010年先后6次赴国外参加灾害救援工作,历时127 d,共救治42 437人次,救援概况见表1。早期CISAR灾害救援的医疗任务是以救援队员自身保障为主,救援时间为7 d。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第2批次救援中,首次在灾区创建野战医院,医疗任务在保障救援队员自身健康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急救和野战医院救治,同时向后方医院转送伤病员,救援时间为3周。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是CISAR历史上医学救援最成功的案例,依托野战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外科手术、卫生宣教和防疫、心理卫生、危重症伤病员急救和转运等工作,两批次救援时间共为6周,医学救援力量和救援效率是历次救援之最。

表1 CISAR 2003—2010年6次灾害救援概况

1.2 儿童救援情况 CISAR于2004年开始配备儿科医师,即笔者第1次参加灾害救援,先后共4次的救援队伍中均配备1名儿科医师,担负灾区儿童医疗救治的任务;2010年医疗分队增加2名儿科专业护师,开展儿童护理和卫生宣教工作。医疗分队携带药品以500人份为基准,涉及呼吸、消化、皮肤系统等常见病,药品剂型以口服为主;医疗器械包括X线片机、心电图、B超、血液检测仪、颈托、夹板等,同时设置留观输液床3张;在灾区开展现场检伤和急救、门急诊、留观输液、外科手术和清创、危重伤病员后送等工作。野战医院不设置病区,日门诊量80~100人次,夜间急诊量3~5人次,日留观输液15~20人次[3]。

1.3 研究方法 由于CISAR自2005年巴基斯坦巴拉考特第2批次救援开始,以野战医院的方式开展医学救援,并常规记录医疗病例,因此,在灾害儿童常见疾病种类和构成的分析中仅纳入了3次灾害救援数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流调表统计中国野战医院诊治的儿童资料,对灾后儿童医学救援实践和救治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及其构成比描述。

2 结 果

2.1 灾后儿童医学救援的内容 依托野战医院展开儿童医学救援的一、二级救治,具体工作见表2。儿童救治范围涵盖儿童内科、外科、皮肤、眼科、口腔、耳鼻喉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与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胸、肺和骨骼四肢X线片检查,心脏、腹部超声检查,外伤紧急处置等。在灾区24 h展开工作,同时向后方医院转送急危重伤病员,协助其开展三级救治。

2.2 灾后救治儿童伤病员人次数和相应儿科医师的比例 本文涉及儿童救治的4次医学救援,总历时92 d,共救治儿童5355人次。其中2004年印尼海啸救援历时14 d,救治680人次,占该次就诊总人次数的6.5%;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历时19 d,救治800人次,占该次就诊总人次数的28.7%;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救援历时19 d,救治500人次,占该次就诊总人次数的16.6%;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历时40 d,救治3375人次,占该次就诊总人次数的13.2%。

表2 CISAR在2004—2010年4次灾害救援儿童救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注:CISAR自2004年起配备专业儿科医师,故本表仅列四次儿童救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表3 CISAR 2005—2010年纳入分析的3次灾害儿童常见疾病种类和构成比 (n,%)

注:ARTI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SD为皮肤疾病;AD为急性腹泻;INJ/WO为外伤;OTHER为其他(如: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等);因印尼亚齐地震、海啸首次配备专业儿科医师,未对该次救援进行疾病分类和统计,所以未纳入分析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医学救援仅配备1名儿科医师,2010年配备1名儿科医师和2名儿科护师,儿科医师占医疗分队总人数的5%(1/20)。

2.3 灾害中儿童常见疾病种类及其构成 3次灾害儿童疾病种类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占总救治人数的33.8%;灾害所导致的外伤人数占总救治人数的14.3%,皮肤疾病占总救治人数的13.9%,消化道疾病占总救治人数的7%;其他类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占总救治人数的31%,见表3。

3 讨 论

3.1 灾害中儿童医学救援实践 灾害救援初期的救援模式是以搜救为主,以医疗救助为辅,如2003年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巴姆地震救援、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第1批次救援,历时均在10 d之内,医疗任务是以保障救援队员自身为主,未配备儿科专业医师。2004年印尼海啸中医疗工作成为灾后的重中之重,救援模式以医疗救助为主,第1次配备儿科专业医师。虽然,此次海啸救援确立了儿科医师在灾害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儿童医学救援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在药品保障和诊治流程上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第2批次救援中首次在灾区创建野战医院,依托野战医院展开儿童医学救援的模式初步建立,救援形式由单一的巡诊逐步向多元化诊治过渡,救援内容由单一的儿内科治疗逐步向多学科之间联合救治过渡。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和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均配备了儿科专业医师,更加突出了医疗救助的作用。尤其是巴基斯坦洪灾救援,依据当地实际灾情先后两批次派遣医疗救援队,第2批次还增大了儿科医师在医疗分队中的比例,同时增加两名儿科专业护师。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是CISAR历史上儿童医学救援最成功的案例,救援内容涵盖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需求;诊治流程通畅,首次把检伤分类作为常态性工作贯穿于整个救援过程;24 h全天候的救援形式为灾区儿童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救治渠道;药品保障实现了医药分离,由专业药师统筹管理,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此次洪灾儿童医学救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救治病种和范围涉及到儿内科、儿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童营养和心理等多学科领域,儿童医学救援力量和救援效率是历次灾害救援之最。

3.2 灾害中儿童医学救援的救治特点 灾害儿童医学救援重点关注的是自然因素(灾害本身)和社会因素(居住环境改变、食品卫生资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等)对儿童健康的影响。2006年印尼地震救援,救援力量在地震发生后第3天抵达灾区展开医学救援,历时19 d,涵盖了自地震发生后3周之内的时间,儿童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外伤、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外伤类疾病在3次救援中所占比例最高(20%)。地震以四肢骨折和皮肤、软组织损伤为主;儿童身体小、体内脂肪组织少,骨骼没有完全钙化且有许多活性生长中心,以及重要器官紧密连接,即使很轻微的体表损伤也有可能引起重要的内脏损伤。此外,由于特殊的身体构造儿童更容易因急性感染或体温过低而陷入脱水和呼吸不良等危险;灾后由于居住环境改变以及水源污染可引起儿童呼吸道、肠道、皮肤感染性疾病和虫媒性疾病等。因此,在灾后一段时间内以灾害本身所导致的外伤和社会因素改变而导致的相关性疾病(如上感、腹泻、肠炎等)为主;此阶段的主要医疗任务是救治外伤、抗休克和预防感染,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救援力量配置以儿科和外科为主。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第2批次救援,在地震发生后第10天抵达灾区展开医学救援,历时19 d,涵盖了自地震发生后第2~4周之内的时间,儿童伤病种类以呼吸系统、外伤为主。地震发生后由于食品供应减少,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患营养不良症与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灾难造成的社会结构性破坏可能导致儿童在生活中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易患创伤后紧张性精神障碍症,还可能打断他们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带来终身残疾。此时间周期内,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常态性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等比例显著增大(21.3%);此阶段救援队的主要医疗任务是外科换药、抗感染、卫生防疫和营养支持,救援力量配置应多学科联合,诊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在洪灾发生后30 d抵达灾区展开医学救援,历时40 d,涵盖了自洪灾发生后第5~8周之内的时间,儿童伤病种类以其他类、呼吸系统、皮肤类疾病为主,外伤类疾病在3次救援中所占比例最低(13.3%)。洪灾以溺水和各类创伤为主,且伤情复杂,常常伴有复合性损伤;无论发生何种灾害,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幸存儿童与父母分离,缺少了成年人的适当监管,灾害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甚至会成倍增加。此时间周期内,灾害本身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常态性疾病和社会因素改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成为主导;此阶段救援队的工作特点是医院常态性工作,救援力量配置应涉及儿童各个系统学科,诊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儿童传染性疾病问题。

3.4 灾害中儿童医学救援存在的问题 灾害医学救援初期的医疗任务主要限定在现场急救,在医疗救援人员选择上偏重于急诊科、外科系统,专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儿童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效率。灾害救援任务遵守自身保障制度,生活和医疗救援物资等需要靠飞机托运,受重量、体积限制,所携带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剂型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儿童医学救援实际需要,如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等。灾害医学救援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周,对某些灾害相关性疾病和常态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受限,对灾害儿童医学研究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执行救援的地区往往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地医疗水平低下和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卫生,肝炎、结核、性病等流行于灾区,自身防护意识和医疗职业暴露安全仍需提高。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涉外医疗制度、操作规程、医疗记录仍需完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施,某些手术如截肢无法开展等[4]。依托野战医院展开多学科联合救治是灾后儿童医学救援的最佳模式,但是灾害儿童医学救援尚需深层次的研究。

[1] 李宗浩.中国灾害救援医学(上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88.

[2] 梁华平,王正国.战伤分级救治体系对灾害医学救援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2(1):34-36.

[3] 王 军,刘秋玲,孙岩峰,等.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儿童疾病特点和医疗救治的特点[J]. 武警医学,2011,22(1):81-82.

[4] 王 军,彭碧波,刘秋玲,等.赴国外不同类型灾害条件下儿童医学救援流程的初步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9):487-490.

(2015-02-06收稿 2015-04-02修回)

(责任编辑 郭 晓)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medical relief after disaster

WANGJun1,PENGBibo2,SUNYanfeng1,YANGYi2,andLIUQiuling1.

1.DepartmentofPediatrics, 2.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Beijing100039,China

LIUQiuling,E-mail:wj670@vip.sina.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e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medical relief work after disaster, and the experience and defects was then summed up. Methods Based on the 3 times of disaster medical relief work of CISAR, data of children treated in CISAR were collect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diseases after disaster were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a field hospit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dical relief work started, and the spectrum covered ped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dermatology, ophthalmology, stomatology, otolaryngology, hygiene and disease contro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Respiratory diseases, skin disease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re most common among post-disaster children. Conclusions Multidisciplinary joint treatment based on a field hospital is the best model in pediatric relief after disaster. The mastery of children disease types and evolution after disaster is important to a successful medical relief. There still needs deep research in pediatric medical relief work.

disaster medicine;pediatric;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灾害救援医学词汇对照表(三)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4.004

王 军,硕士,主治医师,E-mail:2912557460@qq.com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1.儿科,2.医务部

刘秋玲,E-mail:wj670@vip.sina.com

R129;R720.579

猜你喜欢

儿科灾害医师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