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应用

2015-05-06黄小群古利平刘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本院品管圈针刺

黄小群 古利平 刘川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应用

黄小群 古利平 刘川

目的 探究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时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2012年本院护士在实践中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情况, 填入“护士针刺伤环节统计调查表”;再与2013、2014年通过自愿建立品管圈组、确定活动主题、具体计划、最终目标, 搜集整理相关数据, 解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及分析效果等品管圈活动后, 与未采用品管圈管理前的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品管圈管理后, 本院的护士针刺伤人数由2013年的32例降到2014年的25例, 发生率由2.9%降低到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临床护士的针刺伤现象, 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防护能力及护理质量。

品管圈管理;护士;针刺伤

品管圈[1](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是指由相同、相似或互补的工作性质的人员自觉自愿组成的小圈组团体, 在该圈组内, 成员们相互协作, 遵循一定的程序, 机动应用活动中的理论方法为指导, 共同应对并解决实际工作现场、管理及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品管圈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 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能帮助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得到解决, 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能。本院调查了2012年1~12月27例临床护士的针刺伤事故, 为加强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减低护理风险, 于2013年2月起开展品管圈管理, 以下就此次品管圈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4年, 本院在职护士共1014~1119名。其中本科室有30名在职护士参加了本次研究, 调查对象中主管护师3名, 护师8名, 护士19名。从事护理工作时间1~15年不等。

1.2 方法

1.2.1 圈组团体的组成 2013年2月开始组建圈组团体,本组名称为“护理院感控制小组”, 共18名, 推选出组长1名,主要负责安排和协调相关活动工作;秘书长1名, 主要负责记录活动内容;其余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具体执行。安排护理部主任为特别顾问, 指导活动开展。

1.2.2 活动主题的确定及相应计划安排 圈组进行主题会议, 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由组长列出待选定主题清单, 小组成员从紧迫性、可操作性、圈组能力3方面进行评判, 综合选择, 最终确认主题为“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该选定主题的意义在于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危险度并进一步探寻有效措施, 该主题值得关注;另一方面, 大量研究显示, 使用过的针头接触人体血液后, 可能沾染病毒使再接触者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 此种情况下护士若发生针刺事故便有很大的疾病感染风险。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 时常暴露在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的环境中, 潜在危险极大, 因此选定“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主题意义重大。

1.2.3 目标的确立 通过该项圈组活动的进行, 有效降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加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水平。

1.2.4 现状的调查把握 向本院护士发放“护士针刺伤环节统计调查表”获取所需数据。通过对调查表数据初步分析知:2012年本院共发生护士针刺事故27起, 发生率为2.7%。针刺伤发生的时机。见表1。

1.2.5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分析发生针刺伤事故的主要原因为:①业务技术不过硬, 拔针不规范。②自身防护意识薄弱。③对新进器材使用不规范。④锐器处置不当。见表2。

表1 临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n, %)

表2 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n, %)

1.2.6 计划对策的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原因, 小组成员再次讨论, 得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加改进:①对新入职护士增加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强化, 使整个操作过程规范化并制定防针刺培训课件, 避免针刺事件发生。加强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性的教育, 避免徒手进行操作, 使用后的废弃物如针头、注射器等应置于专门回收处由专人进行转移、处理和销毁,杜绝乱丢乱放[2];②加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与其他小组合作, 如与糖教小组共同制定胰岛素笔注射防针刺的注意点, 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护理人员在进行注射等医疗操作时, 要主动真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讲明治疗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安抚其不安, 降低其心理不适增强顺应性, 若患者经多方解释仍有疑虑不予配合, 应寻求其他护理人员的帮助, 确保万无一失;最后, 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新入职的护士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各科室制定专门的护士培训计划、针刺伤预防指导手册等文件, 同时规范针刺伤的应对措施等相关应急方案。

1.2.7 效果的分析确认 进行1年品管圈管理后, 2013年本院临床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未降反而略有上升, 达2.9% (32/1082), 2014年继续进行该项目, 着力于对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教育防针刺预防工作深度与广度推进, 主要是对高危人群监控指导和低年资护士培训教育并申请推广防刺安全护具的使用, 截止2014年, 本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 达2.2%(25/1119), 至此, 品管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科室护士临床操作中针刺伤发生率由2.7%(27/1014)下降至2.2%(25/11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小结

伴随服务型医疗等健康观念的转变, 医疗对象需求的不断改变, 护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缓和医患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护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其在医护过程(如注射操作)中容易发生针刺伤等事故, 所以引入品管圈管理以期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相应风险并提高护士自身的防护水平[3]。品管圈管理的引入极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能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满意度;对于长期暴露于医疗护理的整体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品管圈管理的引入可相应增强护士的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并提升了其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 本调查探究了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结果显示其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且提高了医护质量和护士自身防护意识, 对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1] 岑爱丽.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护士暴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 9(12):121-122.

[2] 冯卫.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2, 8(14):139-140.

[3] 杨英.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与防护措施.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 15(16):154-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99

2015-01-29]

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黄小群 刘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古利平)

猜你喜欢

本院品管圈针刺
清明的雨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