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05-06卜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卜昱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卜昱

目的 探讨分析心内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心内科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2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及护理后的满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一段时间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的护理方法,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议广泛使用。

心内科;护理服务;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心内科, 指心血管内科, 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此类患者由于疾病常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焦虑与抑郁, 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也尤为重要[1]。近年来,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逐渐推出了优质护理, 因此, 特对本院32例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的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64例, 女30例, 男34例, 年龄32~66岁, 平均年龄(49.3±17.4)岁, 其中血液系统疾病19例,心脑血管疾病26例, 呼吸系统疾病19例;小学以下16例,初中及高中27例, 专科及本科14例, 本科以上7例, 所有患者均无沟通障碍。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 观察组女14例, 男18例, 年龄33~66岁, 平均年龄(49.5±16.8)岁;对照组女16例, 男16例, 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8.7±17.8)岁。64例患者均对护理方式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 如常规的吸氧、换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 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护理计划表,记录患者每天的身心状况;②日常生活的护理, 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 禁止食用未检测过的食物, 定期做身体检查;③作息规划的护理, 患者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作息, 平时加强锻炼;④心理的护理, 使患者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病情,解除患者内心的恐惧不安与不自信;⑤护理人员对患者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 时刻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不良情绪, 尝试抚平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 使患者身心舒畅;⑥制定良好的检查制度, 护士长定期检查与培训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水平, 提高护士的服务理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情况。焦虑程度标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 表中一共20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为四级, 将20道题所得到的分×1.25即为标准分, 分数的高低与焦虑程度成正比;抑郁程度标准: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 表与焦虑自评量表相似, 其中轻度抑郁标准分为53~62分, 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 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分为三个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2.14±3.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61± 4.35)分(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为(31.93±4.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46± 4.81)分(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情况对比(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情况对比( x-±s, 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满意31例,一般1例, 不满意0例, 满意度96.88%;对照组满意21例,一般9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65.63%。观察组的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P<0.05)。

3 讨论

现阶段, 医患关系极为紧张, 优质护理主要以人为本,可以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处处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护士责任心, 全面提高护士水平,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满足的患者基本要求, 处处为患者着想;时刻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 及时抚平患者心中烦躁、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2];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询问患者的感觉是否良好, 为患者做好心理工作、排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叮嘱患者戒掉平时的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等,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定期打扫房间, 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对于患者的心情舒畅与病情好转有极大帮助[3];同时由护士长监督, 定期检查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并设定奖惩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4]。由此可见, 优质护理注意患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也有极大的帮助, 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效果优于常规的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省利, 胡雪慧, 陈英, 等.创新服务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20):60-62, 65.

[2] 易荣华.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5(2):153-154.

[3] 张艺梅, 杨翠, 郭凤云.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11):1229-1230.

[4] 王瑞平.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52

2015-03-19]

223100 江苏省洪泽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心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