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治疗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

2015-05-06彭燕萍李立群郝军锋肖汉红梁凤陈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病症状

彭燕萍 李立群 郝军锋 肖汉红 梁凤 陈钊

利培酮治疗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

彭燕萍 李立群 郝军锋 肖汉红 梁凤 陈钊

目的 分析和研究利培酮治疗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112例精神病住院女性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6例。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特色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的评估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利培酮应用于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中, 疗效比较显著, 低剂量应用时, 患者不良反应较轻, 高剂量应用时, 患者不良反应较明显,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时期, 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对提高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利培酮;精神病;护理措施

利培酮是新型抗精神病类药物, 属于苯并异恶唑的衍生物[1], 其对多巴胺与5-羟色胺的受体均有较强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治疗精神病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 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 临床应用较广泛。而且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轻, 易被患者接受,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 但需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避免出现不良后果。本文选取精神病住院女性患者112例, 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 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2例女性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54岁, 平均年龄(37.8±5.7)岁, 病程0.3~14年, 平均病程(4.5±2.6)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0~53岁, 平均年龄(37.3±6.0)岁, 病程0.5~15年, 平均病程(4.7±2.3)年。并已排除合并存在脑器质性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已接受其他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 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初始剂量为1 mg/d, 2~3周内加至6 mg/d。7 d为1个疗程, 共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在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护理及告知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特色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将临床护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治疗3周内, 第二阶段为治疗4周后。第一阶段患者病情较重, 并且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锥体外系反应等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 所以临床护理干预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主。第二阶段患者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 并且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体重增加与内分泌紊乱等, 所以护理重点以心理护理为主。

1.2.2 第一阶段护理方法 ①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 其兴奋症状表现较明显, 此时, 应做好各种防范性措施, 预防患者冲动行为发生, 对兴奋症状表现较重患者, 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地西泮静脉推注, 以缓解其躁动症状。②失眠护理:失眠是利培酮引发的主要不良反应, 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等。护理人员首先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较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强光刺激与噪音干扰, 嘱患者不要喝饮料或看惊险的电视节目, 必要时, 可给予患者口服佳乐定, 以促进其睡眠。③嗜睡护理: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患者易出现嗜睡症状, 此时应加强病房内的保护措施, 加用床栏, 避免患者摔伤, 组织一些愉快轻松的娱乐活动,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以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嗜睡状态。④锥体外系反应:患者服药3周内, 其锥体外系反应表现较明显, 主要症状为静坐不能、肢体震颤。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这是药物不良反应, 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缓解其恐惧心理, 并照顾患者正常的生活, 保证其营养摄入。

1.2.3 第二阶段的护理方法 ①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病情的缓解, 患者自知力的恢复, 此时, 患者会感到绝望、内疚与自卑, 感到自己的生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影响了自己前程, 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面临处境表示关心与理解,与患者一起分析被其忽略的有利条件, 带动或启发患者转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 增加其战胜疾病信心。②对症护理:患者治疗4周后, 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与泌乳症状。a.女性患者一般对个人形象十分注重, 为保持自身的体形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拒绝服药或者减少服用的剂量或者控制自己的饮食, 严重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并且空腹进行服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的意外事件, 常常会出现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 此时应先向患者仔细的解释, 消除患者的顾虑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限制一些甜品等零食而不吃主食, 还可为机体能力较好的患者安排一些娱乐或者体育活动, 并每半个月进行1次体重测量, 尽量使患者的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b.此时期出现的泌乳素增加或者出现泌乳的不良反应情况, 可能会导致未婚的年轻女性患者存在一定的惊慌及不适, 应及时告知患者这也是一种不良反应症状, 而且是可以利用西药的治疗或者中药的调理进行改变的, 对于女性的其他身体功能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而对于那些泌乳症状比较严重及卫生自理能力较弱的患者, 护理工作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局部的卫生处理和保持清洁, 防止出现乳腺炎的等症状。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TESS不良反应量表[3], 其共分6个围度, 34个小项,每小项分值均在0~3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不良反应越重。

1.3.2 PANSS症状量表[4]PANSS症状量表分为三个维度: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共计30小项, 每小项评分为1~7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症状越重。痊愈:症状评分减少>75%;显著进步:症状评分减少在50%~74%之间;好转:症状评分减少在25%~49%之间;无效:症状评分减少<25%。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

1.3.3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是在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 一共有18项。按5类因子进行记分, 并将量表协作组增添的两个项目(工作和自知力)也包括在内。利用此表观察患者经护理之后病情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第1、2、3、4、8周不良反应评分分别为:(1.64±0.27)、(2.12±0.13)、(1.95±0.20)、(1.38±0.2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81±0.42)、(2.85±0.32)、(2.98±0.12)、(2.14±0.28)分, 两组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根据PANSS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在实施时期型护理干预后BPRS评分明显高于仅施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评分对比(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后BPRS评分( x-±s, 分)

3 讨论

利培酮属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疾病类药物, 其是D 受体的拮抗制剂, 利培酮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特殊认知症状, 还可以改善其抑郁症状, 精神病患者在服用利培酮治疗后, 更易接受心理方面治疗, 临床一直将其作为急性发作期精神类疾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5]。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 不良反应发生程度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但不良反应较轻微,没有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例,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利培酮对女性精神病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2周后, 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性改善,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7]。

大量资料研究证实[4], 利培酮安全性较高, 对患者认知功能无影响, 但患者服用药物3周内不良反应较明显, 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可以减轻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程度, 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8]。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9,10]。

综上所述, 利培酮应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 疗效确切, 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能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 刘殿敏.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致意识障碍1例的护理.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3):82-84.

[2] 刘桂珍.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维思通)致水肿文献调查和护理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7):127-128.

[3] 熊明兰.利培酮所致体重增加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4):216.

[4] 徐小燕.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效果观察与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5):103-104.

[5] 钟进.利培酮治疗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中国民康医学, 2004,16(6):373-374.

[6] 苏朝昆, 王跃升, 龚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23):235-236.

[7] 拜有根, 闾金杰.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9):42-44.

[8] 阿朱娜·合力力.41例女性精神病患者利培酮治疗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23):129-130.

[9] 于艳华, 刘金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10):51.

[10] 郭影.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 20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46

2015-03-31]

540430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病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