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

2015-05-06郭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偏头痛阿司匹林

郭霞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

郭霞

目的 分析探讨并对比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方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3.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 患者多出现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 发作前可伴有视觉、体觉先兆, 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呕吐症状。偏头痛疾病易反复发作,且发作时可引起大脑局部损伤, 病情越严重, 偏头痛复发率越高、疼痛越强烈, WHO已将偏头痛列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1]。经临床研究发现, 黑暗、安静以及睡眠等可对患者病情产生一定缓解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疾病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偏头痛治疗的118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 女30例, 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4.4±15.6)岁;病程0.4~6.3年, 平均病程(3.4±2.3)年;其中26例患者表现为普通型偏头痛, 18例患者表现为典型性偏头痛, 12例患者表现为丛集性偏头痛, 3例患者表现为紧张型偏头痛。试验组患者中男24例, 女35例, 年龄15~69岁, 平均年龄(36.2±16.8)岁;病程0.5~6.1年, 平均病程(3.2±2.4)年;其中22例患者表现为普通型偏头痛, 17例患者表现为典型性偏头痛, 15例患者表现为丛集性偏头痛, 5例患者表现为紧张型偏头痛。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44 025019, 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0 mg/次, 3次/d。试验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4021505,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 50 mg/次, 1次/d。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随访6个月后, 比较其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

1.3 评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偏头痛症状以及不适症状等消失为治愈;患者的头痛减轻50%~80%, 发作时间间隔大幅增加, 发作时间明显缩短50%~80%为显效;患者的头痛轻度减少30%~50%,发作时间间隔增长, 发作时间缩短50%~80%, 发作次数减少30%~50%为有效;偏头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并发症情况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疼、皮肤瘙痒以及皮疹等情况。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偏头痛的发作频率进行统计,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占15.25%;5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疼, 占8.47%;6例患者出现皮疹, 占10.17%;随访6个月后, 7例患者偏头痛复发, 占11.86%。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占5.08%;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疼, 占5.08%;1例患者出现皮疹, 占1.69%;随访6个月后, 1例患者偏头痛复发, 占1.6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疾病可反复发作、逐步恶化, 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对症治疗方式。本组研究中采用了尼莫地平、阿司匹林治疗方式。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 通过血管扩张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也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活性物质的释放, 减轻颅内外血管的损伤, 进一步缓解病痛[2]。尼莫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尼莫地平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抑制平滑肌收缩起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 增进脑血灌流, 改善脑供血情况[3]。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 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药物治疗方式, 这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关。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为血管活性物质5-HT学说, 阿司匹林作用于血管中的血小板, 可以对多种代谢产物发生影响, 从而提高了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但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两组患者均出现了皮疹、皮肤瘙痒等并发症,但阿司匹林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尼莫地平, 充分说明阿司匹林的治疗安全性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经过6个月随访后发现, 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患者,说明阿司匹林的长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 可能与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缓解含量较高, 且即刻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有关。

综上所述, 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鑫.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10):622-623.

[2] 关亚云.谷维素、尼莫地平、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偏头痛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20):61-62.

[3] 曹奔放.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4):275-2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91

2015-03-23]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偏头痛阿司匹林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