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5-05-06董三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董三军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董三军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pH、PaO2值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 PaCO2则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 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若合并呼吸衰竭则将显著增加死亡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其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应用效果, 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54例, 女38例, 年龄57~83岁, 平均年龄(72.81± 3.31)岁。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如解痉、吸氧、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强心、平喘、利尿、控制感染(抗生素)、化痰及激素类药物(甲泼尼龙)、营养支持等, 将50 μg沙美特罗、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加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器中给药治疗, 2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仪器选用美国伟康公司提供Synchrony型Bi-PAP呼吸机, 指导患者取半卧位, 呼吸频率设定15次/min、氧流量3~6 L/min, 吸气压力逐渐上升(8~18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血氧饱和度≥90%,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各项参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aCO2、PaO2)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aO2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而PaCO2则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CO2、PaO2变化情况分析( x-±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愈方法, 患者仅可通过药物延缓病情进展速度及生存时间。研究表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酸中毒状态, 呼吸肌功能遭受严重损伤, 肺泡因低通气易导致呼吸衰竭(Ⅱ型), 是造成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生活压力、习惯、环境等)不断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 以往临床主要通过吸氧、改善通气、抗感染等保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但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 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法获得满意疗效[3]。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有创呼吸方法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方法, 此法虽可获得显著的通气效果, 但将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不利于患者积极接受并尽快恢复健康。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无创呼吸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 无创呼吸机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通气状态, 达到纠正血流/通气比例的治疗目的[4]。本文研究可知, 治疗后两组pH、PaO2均较之前显著提高, 而PaCO2则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 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推广。

[1] 林建聪.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刊, 2014(6):88-90.

[2] 王美锦, 杜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 36(5):542.

[3] 曹启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3):4707-4708.

[4] 李艳静, 徐东波.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2, 34(7):1048-10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75

2015-04-02]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