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增强检查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临床应用

2015-05-06陈焱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摄片肾盂优良率

陈焱汉

CT增强检查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临床应用

陈焱汉

目的 探讨CT增强检查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 需进行CT增强检查及行静脉肾盂造影的60例患者, 其中30例患者(观察组)同时进行CT增强检查及行静脉肾盂造影, 其余30例患者(参考组)先行CT增强扫描后, 再模拟静脉肾盂造影,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静脉肾盂造影成功率及两组肾盂造影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及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盂造影成功率为100.0%, 参考组患者肾盂造影成功率为8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 参考组患者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患者生理痛苦及毒副反应, 安全有效。

CT增强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传统诊断中对于需要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检查多是分开进行, 患者检查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 同时诊断中产生的毒副作用及痛苦明显增加, 导致患者检查中出现强烈不适感[1], 而CT增强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分开进行使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均明显降低,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对本院需要进行CT增强检查及行静脉肾盂造影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进行CT增强检查及行静脉肾盂造影的60例患者,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41.65±7.22)岁。参与研究患者均无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IVP)禁忌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CT增强扫描仪器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 Balance螺旋CT。患者检查前均进行过敏测试及肠道准备, 同时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摄片时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同时在盆腔与腹部交界处采用压迫带及压迫布球进行捆绑, 从而使双侧输尿管受到良好压迫,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与之相同。观察组:采用高压注射器, 静脉推注80~100 ml碘普罗胺, 同时CT增强检查, 扫描完成后立即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之后10、20、30 min进行腹部摄片。参考组:CT增强扫描方法与观察组同, 在CT增强检查后, 告知患者不要移动, 采用扫描腹部定位TOP像, 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模拟, 并在10、20、30 min后松开压迫布球及压迫带, 同时对腹部进行定位扫描, 经CT软件系统对肾区部位进行选择, 图片放大并后期处理后, 得出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类似的相关资料。对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成功率进行观察, 由本院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 对两组患者静脉肾盂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观察。

1.3 图像质量评定标准 优:血管密度较高, 没有周围血管伪影;良:血管密度相对较淡, 周围血管伪影与邻近血管结构显示之间有一定差异;差:血管密度较淡, 经三维重建后图像质量仍较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显影剂, 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均顺利进行, 检查中未见过敏现象及并发症患者。观察组患者30例患者均成功摄片, 成功率为100.0%, 参考组患者肾盂造影成功26例, 成功率为86.7%, 失败原因是CT扫描后搬动患者过程中导致压迫带松动, 压迫效果差, 从而导致双肾显影不佳而失败, 两组患者摄片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n(%), %]

3 讨论

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处, 二者均需静脉注射造影剂(80~100 ml), 同时在检查前患者均需进行过敏试验及肠道准备, 然而二者之间在操作中亦存在一些差异: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检查时机不同, CT增强扫描多在注射后5 min内完成操作, 而静脉肾盂造影则需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摄片, 从而对肾脏排泄功能及过程进行记录。常规情况下, 多在给药后10、20、30 min时对双肾区域进行摄片, 松开压迫布球或压迫带后对腹部进行全尿路摄片。临床在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时易导致检查时间延长, 对比剂重复使用等, 而搬动过程中患者承受的生理痛苦加大, 因此不利于检查的成功进行。在进行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共同操作步骤, 同时利用二者检查时间差, 有机结合两种检查操作步骤, 能够有效减少特殊设备的使用, 因此在基层医院中亦可展开使用[2]。而对比剂的重复、操作流程的简化等明显减少了患者承受的生理痛苦及毒副作用, 因此更易获得患者的配合, 实现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 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对于腹腔、盆腔出现巨大肿块或者结肠肿瘤时, 严禁使用压迫布球及压迫带[3]。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知, CT增强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同时进行对于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有着重要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1] 刘凯, 衣蕾, 王岩艳.静脉肾盂造影与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在儿童泌尿系先天性急性诊断中的价值.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43(6):529-531.

[2] 闫铁民.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临床应用分析.当

代医学, 2013, 19(11):108-109.

[3] 陈兵.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医学信息, 2011, 2(4):1658-1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74

2015-01-29]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摄片肾盂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