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05-06桂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消化道制剂出院

桂委

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桂委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57例, 外伤患者54例, 营养不良患者51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8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干预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81例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0%, 81例对照组患者中68例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效果

肠内营养制剂指的是只需进行化学性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便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1]。这种营养素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就能被吸收和利用, 具有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易于吸收、费用低廉、保护胃黏膜等优点。将肠内营养制剂用在临床患者的治疗当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57例, 外伤患者54例, 营养不良患者51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 女35例, 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52.31±8.16)岁, 住院时间7~100 d, 平均住院时间(53.41±10.17)d, 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27例, 外伤患者24例, 营养不良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中, 男45例, 女36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3.27±8.16)岁, 住院时间8~100 d, 平均住院时间(54.19±10.06)d, 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30例, 外伤患者30例,营养不良患者21例。通过对比,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患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常规治疗, 干预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所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有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氨基酸型、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易于吸收, 因此可以用在消化道疾病患者当中;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具体使用哪种肠内营养制剂以及使用多少肠内营养制剂, 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饮食习惯等决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81例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 8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68例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 干预组患者采用的肠内营养制剂类型主要有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81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见表1。

表1 干预组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n,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 干预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由投给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例, 跟饮食成分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 跟患者自身体内代谢有关的不良反应有2例,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道是人体机体应激时的中心器官之一, 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动机[2]。当人体的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的时候, 就会很容易发生细菌易位。在住院患者中, 很多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使得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破坏等并发症。肠内营养制剂是一种只需进行化学性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便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这种营养素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就能被吸收和利用,具有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易于吸收、费用低廉、保护胃黏膜等优点[3]。根据中华医学会2002年的分类标准, 将肠内营养制剂分为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三类[4]。氨基酸型、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易于吸收, 因此可以用在消化道疾病患者当中;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

肠内营养制剂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也不能胡乱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没有合理使用, 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在本文中, 由于肠内营养制剂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9.9%, 其中由投给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例, 跟饮食成分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 跟患者自身体内代谢有关的不良反应有2例。

通过本文的研究, 采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0%, 没有采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有68例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等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吴园涛, 孙恢礼, 蔡冰娜, 等.我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10):724-727.

[2] 边静.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31): 127-128.

[3] 张延敏, 张伟民.浅析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7):75-76.

[4] 李爱兰.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浅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5):79-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72

2015-03-2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消化道制剂出院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