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5-05-06陈家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左心动脉血通气

陈家红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陈家红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 , 均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观察发现,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24 h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可临床推广应用。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左心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见急危重症, 其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 严重还可能引起低氧血症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加重心肌缺血, 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加重患者病情[1]。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临床研究指出,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提高疗效[2]。本组研究中, 观察45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根据《内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 面部创伤、手术、畸形患者, 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男27例, 女18例;患者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70.8±5.9)岁;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18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1例, 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6例。患者发病时间3~36 h, 平均发病时间(10.5±1.4)h,其中4例患者为第2次心肌梗死发病。另有25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 严重时端坐呼吸, 呼吸急促, 伴口唇爪甲紫绀, 部分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及哮鸣音, 多数患者心率加快。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 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 固定好, S/T模式, 吸入氧浓度为60%~80%, 吸气压力(IPAP)由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EPAP)自4 cm H2O开始, 逐渐增加。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 状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及呼吸监测值, 给予适当调整, 当SaO2>92%, 呼吸频率下降至25次/min时, 考虑开始降低通气压力及吸氧浓度, 当IPAP和EPAP分别下降至7~9 cm H2O及2~4 cm H2O时, 吸氧浓度<40%时, 暂时停机,同时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pH、PaO2、PaCO2、SaO2、SBP、HR、R)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pH、PaO2、PaCO2、SaO2、SBP、HR、R对比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pH、PaO2、PaCO2、SaO2、SBP、HR、R均有明显改善, (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pH、PaO2、PaCO2、SaO2、SBP、HR、R对比( x-±s)

2.2 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LVEF明显增加(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情况( x-±s,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症, 患者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研究指出, 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近几年, 临床研究指出, 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减少吸气时胸内负压, 减少回心血量, 从而增加心排血量, 同时, 还可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肺泡萎缩, 持续有效提供高浓度氧, 可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4]。除此之外, 机械通气治疗可避免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组研究中, 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得到明显改善, 心脏超声提示LEVF明显提高, 表明机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可临床推广应用。

[1] 朱善香, 张杰, 杨曙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6):2914-2915.

[2] 黎荣虎, 刘亚卿.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早期机械通气治疗22例临床分析.江西医药, 2012, 47(3):226-227.

[3] 郑儒君, 李茜.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4):2175-2176.

[4] 杨忠华.机械通气在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观察.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z1):374-3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56

2015-03-24]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部

猜你喜欢

左心动脉血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勘误声明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