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

2015-05-06李奕琼刘志东钟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左房心动图肺动脉

李奕琼 刘志东 钟敏

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

李奕琼 刘志东 钟敏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PDA患者35例, 均行介入封堵术, 在术前与术后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1 d与3个月PDA封堵术患者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长径(LAD2)、左房横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左室横径(LVD2)均相比术前明显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每分钟搏出量(SV)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在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反映PDA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以及心脏功能性指标的改变, 对介入封堵术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心脏结构;心功能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指在胎儿时期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连接的动脉导管是未闭合状态, 而在出生之后也没有正常闭合, 从而导致主动脉与肺动脉血流通路存在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1]。本文以超声心动图对PDA行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脏情况进行评价, 希望为超声心动图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可靠循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行PDA封堵术的患者35例, 均经胸部超声心动图以及经心导管造影检查确切诊断为PDA, 疾病类型均为非窗型, 直径为6~10 mm。本组患者以听诊胸骨左缘第2~3肋间能够听到双期或者持续性机器样杂音;行心电图检查17例患者发现异常信号, 轴心左移10例, 心肌缺血表现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左室与左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大, 主要为左室扩大, 肺主干动脉宽度增加16例, 左肺动脉起始部分宽度增加29例, 肺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流,主动脉瓣返流的患者3例, 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例;所选患者导管水平分流束的方向均为自左向右。排除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排除合并中度以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排除无法定期复查的患者。本组患者中, 男15例,女20例, 年龄4~45岁, 平均年龄(23.5±6.1)岁。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选择为Philips-CX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在手术前2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体位选择为左侧卧位, 分别测量并记录左室长轴切面下的LVD1、LAD1、RVD1, 在乳头肌水平M型的环境下测量EF、FS、SV, 在心尖四腔切面下的LAD2、LAD3、RAD2、RAD1、RVD2、LVD2。术前检查对主动脉与左肺动脉起始段费闭合导管的直径、类型、分流方向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各瓣膜反流情况并测量肺动脉收缩压。术后复查对各个切面的封堵器情况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是否存在分流残余、各个瓣膜反流情况, 同时测量心脏各个腔室的尺寸以及左心功能。所有测量数据均测量3个周期以上, 取3个周期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DA封堵术患者前后心脏各腔大小与心功能的测量结果,相比术前2 d, 术后1 d与术后3个月的LAD1、LAD2、LAD3、LVD1、LVD2均明显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LAD1、LAD2、LAD3、LVD1、LVD2均相比术后1 d明显减小(P<0.05);术后1 d与3个月的RAD1、RAD2、RVD1、RVD2与术前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3个月EF、FS、SV相比术前2 d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个月EF、FS、SV相比术后1 d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DA封堵术患者前后心脏各腔大小与心功能的测量结果( x-±s)

3 讨论

PDA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为12%~21%, 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的优点, 得到广泛应用[2]。而超声心动图能够通过无创的方式反映心脏血流以及大小,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还具有检查方便、重复性强的优点。动脉导管是肺动脉主干末端、主动脉峡部以及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血管, 也是胎儿阶段肺动脉与主动脉的连接分流通路[3]。而在出生之后, 机体正常肺循环形成, 动脉导管从功能性闭合逐渐向解剖性闭合改变。在出生1年之后动脉导管还没有闭合, 就成为病理性状态, 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在新一代封堵器面世之后, 有效促进了介入治疗学的发展[4]。本次临床研究中患者术前胸部超声心动图的影像学特征,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与上窝主动脉弓切面的图像中, 均可发现左肺动脉与主动脉的通道未闭合, 呈现有左向右的分流情况, 同时左室与左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大, 左心室收缩能力较强。由于术前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处在病理状态中, 部分降主动脉的血液供给通过导管进入肺动脉, 增加肺部血液循环的容量, 再经由肺部静脉将血液输送到左室与左房, 增加心脏结构中的左半结构血容量超标, 对左心的功能性负担早成影响。而机体为了将多余部分的血液输送入主动脉系统,增强左室的心肌搏动能力, 增大了左室与左房的结构, 同时也增强了左室的供血功能[5]。

而在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发现, 术后1 d与3个月的左室、左房结构均明显缩小, 而左室功能性指标EF、FS、SV也均明显降低, 而右室与右房各项结构指标不存在明显改变。在介入封堵术后, 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的病理性通路消失, 不再增加肺部供应的血液, 减少肺部血容量, 输入左室与左房的血液减少, 左心的功能负担减少, 结构逐渐向正常状态恢复, 心脏左半结构逐渐恢复, 而不再存在过多血液需要输入到主动脉, 左室的心肌也同时逐渐恢复[6]。所以,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监测, 能够明确介入封堵术前后的PDA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 方便术前对PDA进行有效评估, 选择适合的封堵器。而在术后还能够清楚了解是否存在残余分流,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并进行测量, 明确术后心脏的结构性恢复。同时, 超声心动图还能够测量EF、FS、SV等心脏功能性指标, 对术后心脏功能是否恢复正常进行有效评价。可以预见, 随着临床超声心动图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 超声心动图有望起到更高的临床作用。

[1] 童春, 姚维妙, 秦佳乐, 等.胎儿超声心动图中动脉导管异常的初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12):1122-1125.

[2] 董凤群, 张燕宏, 侯振洲, 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4):324-326.

[3] 张云姣, 赵博文, 刘志聪, 等.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 22(4):305-307.

[4] 泮思林, 张蓓, 万浩, 等.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最小内径的吻合率及临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1):79-81.

[5] 颜如玉, 白蓉, 林荣, 等.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1):34-37.

[6] 潘美, 赵博文, 杨园, 等.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动脉导管异常血流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5):458-4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44

2015-04-02]

514031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左房心动图肺动脉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