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2015-05-06王春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导联变异性心电图

王春杰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王春杰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U波倒置、S波降低、R波增高、房室传动阻滞、异型Q波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P<0.01)。71例ST段抬高患者中, 34例患者ST段抬高0.1~0.2 mV, 37例患者ST段抬高>0.2 mV, 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临床价值较高, 可准确记录变异性心绞痛发作过程, 操作简单, 安全无创,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动态心电图;变异性心绞痛;监测

变异性心绞痛是心绞痛常见类型, 与心肌耗氧量无多大关系, 多是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 其发作时多处于患者安静状态下, 且ST段抬高, 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诱发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通常此病发病呈一过性[1], 常规心电图难以诊断。而尽早诊断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本前提, 动态心电图为24 h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 现作者以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口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其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于2012年8月~2014年6月到本院就诊, 经临床症状、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 与WHO中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相符[2];男51例, 女24例;年龄38~72岁, 平均年龄(56.7±5.6)岁;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不适, 逐渐加重;多于夜间休息时发作, 持续时间数分钟, 经硝酸脂制剂含服可缓解或无法缓解;经常规心电图监测病情基本正常。

1.2 纳入标准 患者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或Holter记录ST段抬高或T波高耸直立, 心绞痛缓解后, ST段降低恢复为等电位线或T波恢复至以前状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各种非源性心脏病导致的胸痛;诊断前无冠心病治疗史;排除颅内出血、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患者;患者参与研究时, 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研究伦理会均审批并同意此次研究。

1.3 诊断方法 患者先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 取1250P心电图机监测。采取BMS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放置V1~V6电极, LA电极放置患者左中线锁骨下, RA电极放置患者右中线锁骨下, LL放置左肋弓, RL放置右肋弓, 并采取24 h 12导联全信息记录仪器全程记录患者活动日志及心绞痛发作情况。

1.4 诊断标准[3]ST段抬高标准:肢体导联、V4~V6导联ST段上斜抬高0.1 mV以上或为弓背型, V1~V3导联ST段上斜抬高0.3 mV以上或弓背形, 持续时间1 min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5例患者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动态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U波倒置、S波降低、R波增高、房室传动阻滞、异型Q波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75例患者诊断结果对比分析[n(%)]

2.2 患者ST段改变情况分析 75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段抬高71例, 34例患者ST段抬高0.1~0.2 mV, 37例患者ST段抬高超过0.2 mV, 其抬高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

3 讨论

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 且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 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进一步加剧动脉痉挛程度, 导致病情反复恶性循环, 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导致患者猝死。

通常机体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 通过心电图检查则会发现ST段抬高, 但通常属于一过性, 常规心电图难以检测。变异性心绞痛通常是患者在安静状态发作,患者熟睡时胸痛剧烈, 且疼痛持续时间长, 极易导致患者猝死。通常患者表现为静息性心绞痛周期性反复发作, 发作时, ST段损伤性抬高, T波直立增高。ST段抬高明显, 呈单向曲线, 发作严重时为巨R波型ST段抬高。另外待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T波增高, 若病情较轻, 心电图显示T波增高, 但心肌酶谱正常;若病情缓解, ST段抬高、T波增高等症状则会恢复正常。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临床诊断工作难度增加。在此次研究中, 71例ST段抬高患者中, 34例患者ST段抬高0.1~0.2 mV, 37例患者ST段抬高超过0.2 mV, 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可见, ST段抬高是变异性心绞痛常见症状。且在相关指标分析中, 动态心电图检测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U波倒置、S波降低、R波增高、房室传动阻滞、异型Q波发生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P<0.01)。本研究结果说明, 经动态心电图检测, 可明确诊断变异性心绞痛, 其临床诊断价值较常规心电图高。

通过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变异性心绞痛, 快速捕捉到与临床相关的一过性ST段改变, 而患者病情缓解后ST段可快速恢复正常。利用数学推导方法, 衍生为12导联心电图, 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 监测维持时间长, 检测信息量大, 操作操作, 可无创性检测, 并能够将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全过程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 对预防和治疗危害性心律失常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临床价值较高, 可准确记录变异性心绞痛发作过程, 操作简单方便, 价格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 吴帅.36例变异性心绞痛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2):127.

[2] 王丽华, 唐海红, 李晓旭, 等.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价值.转化医学杂志, 2013, 2(3):160-162.

[3] 王兰.变异性心绞痛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的临床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9):1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33

2015-02-06]

471000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心电图科

猜你喜欢

导联变异性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