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质量
2015-05-06姚国旺
姚国旺
摘 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实践了提高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方法,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8.124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构
研究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和职业训导模块4个模块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基础模块课程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突出职业基础能力、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模块课程设置应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将学科知识与技能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着重体现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避免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对现代企业生产的广泛性、适应性,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职业拓展模块课程应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向微型化,即注重特定专业技能培养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拓展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和能够体现个人特长的各类选修课程。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使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职业训导模块课程重在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上,将职业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模块相关的课程,按照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串接起来,以典型、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结构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跟踪电子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工作过程知识的横向拓宽与结合,体现其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能力。
以学生和实践活动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切实重视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实验、实训、实习”构建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纵向上要与理论教学交叉进行,横向上要与技能教学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 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
2.1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体系结构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我校电子专业“模块+项目”的课程教学体系共设置4个模块课程,其中,各模块包含的课程数和所占的课时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模块包含的课程数和所占的课时数
职业模块 课程门数 课时总数 课时所占百分比/%
职业基
础模块 公共基础课 9 880 25
专业基础课 3 460 13
职业技能模块 7 1 050 30
职业拓
展模块 专业必选课 5 420 12
专业任选课 3 30 3
职业训导模块 2 600 17
2.2 继承传统,强调创新
调研表明,目前,对于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体系,各有关中职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的改革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考虑还有所欠缺。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重新审视继承下来的教学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点子库(IDEA)和活动设计的理念,创新符合研究型的教学方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通过控制学生实现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符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学习任务或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让他们能动地去继承、组合、优化和体验,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进而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并在内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3 提炼基础,注重应用
“职业技术教育向高层次延伸”是时代的呼唤,在培养模式上,应提倡“宽基础”,这样才能具备较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课程教学体系中,一定要提炼基础性内容,并注重向应用性内容延伸。前期的基础课不仅是为专业教学和专业课程服务,其意义还在于,基础知识要与学生的潜能和悟性相结合,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凭借它去开辟新的领域,适应新的职业情境。
2.4 贴近就业市场,重视资格认证
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课程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职业资格证书也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方面,要为学生获得资格认证提供更大的便利。在“双证书”制度下,电子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要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外,还需获得至少两三项电子专业相关的职业上岗证或职业资格认证,比如电工上岗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和维修电工等证书。此外,电子专业还应积极配合学校建立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站,引入职业资格鉴定,鼓励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近年来,学生的基础差距比较大,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做,不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而且还难以适应社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电子专业应从以下2方面入手实行改革。
3.1 精讲多练
针对电子技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采取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讲授重、难点和关键知识,借助教学软件的实际操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模仿练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为以“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为教学4要素的项目教学模式,建立集课件、作业、答疑、讨论和考试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平台。这样做,不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2 现场案例教学
针对电子技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真实的电子产品开发项目或检修项目,有步骤地将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完成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同时,鉴于信息时代的先进性,也可以利用学校内外的网络,将相关的教学案例拍摄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与教学案例有关的教学资源分享在网络上,使学生即学即用,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探究型教学方法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探究型教学包括启发式、问题讨论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采用理论启发和问题式的方法教学。在电子专业的基础模块系列课程中,有很多概念、名词和规则,对学生而言,这具有很大的难度,很易产生枯燥甚至畏难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将各种问题交给学生,在讲课中对问题引而不发,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而学生则要主动去探索、研究、讨论和回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专业实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实训作业、综合练习、课程设计、面向应用和开发实际产品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综合”和“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深入,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应用能力。电子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开设职业拓展模块的任选课程后,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使实训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培养的学生也不再是“千人一面”,个性将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此外,对于不同的课程门类,要将综合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综合设计和多环节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技术进步与发展动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加强教材建设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编写一批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突出中职教育特色,适应中职学校需要的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使理论联系实际。在目前无合适教材的情况下,应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自编校本项目教材、项目实训指导书和相关的项目指导视频,逐步形成基础公共课教材、专业核心项目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材料三大系列。从目前所使用的校本教材(教学资料)的反馈情况看,这些教材能把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6 结束语
只有本着“以人为本、以实训场室建设为龙头、以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行业应用为重点”的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