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歌剧巡礼

2015-05-05欧南

歌剧 2014年6期
关键词:贝丝天才作曲家

欧南

[歌剧内容]跛子波吉爱上了装卸工克朗的情人搬运工贝丝,一天在赌钱时,喝醉酒的克朗和罗宾斯吵了起来,克朗一怒之下将罗宾斯杀死后逃走,而波吉和贝丝从此便生活在了一起。一天,贝丝和朋友们去郊游,而克朗恰好也在那个地方,他逼贝丝和他一起生活。几天后,神智恍惚的贝丝回家和波吉说起了曾经和克朗订婚,波吉并不以为意仍深爱着贝丝。一日,克朗又来找贝丝,并和波吉发生了争执,被波吉杀死。而贝丝也被一个毒品贩子用麻药拐走。不久由于没有证据,波吉被监狱释放,但已经不见贝丝的身影,人们告诉他,贝丝以为他出不了监狱而跟人到纽约去了,波吉坐上了山羊车向着北方去寻找他心爱的女人贝丝。

由于美国是一个缺少历史积淀的国家,所以虽然出现过像麦克道威尔等本土作曲家,但他们创作的思维大多是西方化的。艾夫斯虽然致力于美国本土音乐的尝试,但他是个边缘人。喜欢各种新音乐的实验,除了专业圈,几乎没什么大的影响。而格什温虽然在“正统”作曲家眼里多少是个业余、流行的作曲家,但他却创作出了真正属于美国的音乐。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逸事,说已经成名的格什温,仍觉得自己音乐底子薄弱,于是他去找拉威尔,恳求拉威尔收他做弟子,但拉威尔说:“你已经是格什温了,何必要去做拉威尔呢?”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可以说明,有眼光的作曲家是明白格什温音乐的价值的。虽然一般正统的音乐史著作会忽视格什温的存在,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但作为20世纪最激进的作曲家勋伯格却一针见血地说过:“许多音乐家都不承认乔治·格什温是位严肃的作曲家。但是,他们必须了解,无论严肃与否,他是一位作曲家。也就是说,他生活在音乐之中。任何问题,严肃与否,深刻与否,他都用音乐来表现,因为音乐是他的母语。我们有一些作曲家,无论严肃(他自己认为)与否(我认为),他们只学会了拼凑音符。他们的‘严肃只是表现在缺少幽默感和灵感。”大师就是大师,明白人会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问题不在于作曲家用何种方法去作曲,而是用什么更好、更合适的方法达到目的,这点格什温无疑是天才,他的音乐比一般所谓“严肃”的作曲家不知高明多少倍。

如果抛开狭隘的、学院式的观念来说,格什温至今仍然可以说是美国最具天才的作曲家。他的灵感直接来自他天性中对于音乐敏锐的感觉能力。而歌剧《波吉与贝丝》虽说是一部通俗的歌剧作品,但无疑是第一部真正具有美国本土文化特征的歌剧。这部歌剧除了一个白人律师以外全部用黑人演唱,这在歌剧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在歌剧中充满着爵士风格的音乐,就像维也纳的轻歌剧中的圆舞曲一样,《波吉与贝丝》让人一听就知道是美国的音乐。

个性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

格什温于189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他的祖父是来自俄罗斯彼得堡的犹太移民。少年时代的格什温随查尔斯·汉比策学习音乐,他的老师虽然由于英年早逝而没留下名气,但他一眼就发现了格什温的音乐天才,决定不收钱教授格什温音乐,老师强迫格什温接受古典音乐的训练,他让格什温熟悉巴赫、李斯特、肖邦、德彪西等人的音乐,但天生喜欢流行娱乐音乐的格什温还是瞒着老师接触大量的流行音乐。并写下了从未发表过的两首歌曲《自从我找到了你》和《梦的闹剧》。这种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显然赋予了格什温音乐的气质,这是老师无法教的,与生俱来的嗜好。

在母亲的要求下,格什温一度上过商业学校,但对演出的兴趣,使得格什温后来终于放弃了商学院的学习,他跟随着一帮音乐家艾尔文·柏林、杰罗姆·科恩等,混迹于各种演出场所,也培养了他用音乐赚钱的想法。事实证明,在美国这样一个现实的国家。用音乐赚钱、成名、养活自己是一条坦途。美国不像西方那样,有着深厚的古典音乐环境,而没有市场,任何伟大的音乐都难以在一个趣味比较初级的地方生根发芽。但美国却有它优越的地方,没有框框,我们所说的海纳百川正是美国这样一个社会,因为没有传统,它可以容纳更多的创作自由,容纳更多的音乐趣味。在查尔斯·汉比策的推荐下,格什温还跟匈牙利教师爱德华·基伦尼上过作曲课,甚至跟著名作曲家戈德马克也上过几节课,以后又短暂地上过哥伦比亚大学的音乐暑期班。这是格什温全部的音乐教育了。他的音乐教育虽然并不系统、完整,但对于一个天才来说,这些基础的音乐教育足够他展示自己的才华。

进入社会的格什温寻找各种机会拓展自己,他除了不断的演出外,还经常为百老汇的音乐剧写歌曲,影响开始逐渐扩大,薪酬也越来越高。机会终于来了,1920年,格什温为歌手阿尔·乔森写的歌曲《斯旺尼》,大获成功,这张唱片共发行了50万张,格什温也凭版税发了一笔不小的财。更重要的是格什温从此以后开始平步青云,一直到他去世,他都是流行乐界炙手可热的明星作曲家。

格什温最重要,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写于1924年的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了。关于这部作品毋需多做介绍,它不但是流行音乐史上顶尖的作品,而且在古典音乐领域里,也没有人敢忽视这部作品的存在。它是一部混合着大麻、迷幻剂和烟草的奇妙芬芳的作品,一部天才的、即兴的、充满灵感的作品。格什温的确是一个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有着敏锐直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混合着大量的流行音乐、黑人音乐、爵士、拉格泰姆等元素。新奇、标新立异、古怪而又准确。如果说古典音乐大多因为太沉湎于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多少和现实有些脱离的话,那么格什温的音乐所反映的完全是一个物质世界的现象,他的音乐是大众的趣味、大众的感知,充满着跳跃和躁动,却一点都不庸俗。其后他创作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管弦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通俗杰作。基本上很少有同类作品能达到这种程度。

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格什温其实是个善于学习,且渴望学习的作曲家。但他并不墨守成规,像一般学习音乐的学生那样,按部就班地学到大学毕业才开始走向职业作曲家的道路。他在学习音乐期间就已开始进入社会。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这是学校所学不到的宝贵财富。而一旦他有时间,有经济保障以后,格什温还是不忘学习。就像前面说的,拉威尔之所以拒绝他,并非不愿教他,而是很明白像格什温这样的天才,保持他的本来面目,比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

格什温也是一个短命的天才,和音乐史上无数的天才如莫扎特、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等一样,才39岁便因患脑癌去世。这或许也是验证了天才不长寿的宿命,他们的生命燃烧得快,熄灭得也快。

《波吉与贝丝》的创作经历

格什温写过无数的歌曲,电影音乐和音乐喜剧,但歌剧只有2部,一部是写于1922年的独幕剧《蓝色的星期一》,影响并不大。现在也很少演出。一部就是写于1935年的三幕歌剧杰作《波吉与贝丝》。歌剧是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生活的,单从题材类型来讲有些类似“真实主义”歌剧,歌剧中有着很多爵士风格的歌曲,而尤以其中贝丝演唱的《夏日到》最为著名,其旋律舒展,有着热带地区音乐的特征。

如果从歌剧的角度来看,《波吉与贝丝》更像是一部轻歌剧,甚至是音乐剧。当然这是从传统的意、德、法国等歌剧的范畴来划分的。显然,这并不重要,在过去,理论并不完备的时候。人们很少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区别上面,而20世纪是理论爆炸的时代,评论家和艺术理论家热衷于区别艺术的各种门类,把它们归类,便于阐述观点。

1933年格什温与贵德剧院签订了《波吉与贝丝》的写作合同,他的愿望是写作一部歌剧,而不是以往的音乐喜剧。歌剧的脚本来自多尔西·海瓦德的小说《波吉》,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部小说,流行的程度只有后来的小说《飘》可以与之媲美。而海瓦德此时正好陷入财政危机,正好想利用《波吉》再大赚一笔,可谓天作之合,一拍即合。而格什温的哥哥依拉·格什温也参与编写。

当然,虽然是合作,但格什温和海瓦德之间也有分歧。海瓦德倾向于将歌剧写成德国歌唱剧或者法国喜歌剧风格,但格什温并不认同,他想结合两者,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剧风格的歌剧,他连乐队的编制都考虑好了——用4个萨克斯管、3个圆号、3个小号、2个长号和大号构成简单的管乐器组,使得歌剧有着一种喧闹、动荡、节奏狂放的效果,而弦乐组靠近琴马的演奏法和琴弓滑奏的击弦等,都使得该剧的音乐有着一种奇妙的黑人生活的风情。这完全有别于我们一般所能听到的西方歌剧的情调。其实,仅此这点,格什温这部歌剧的独创性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这部歌剧最突出的地方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极富黑人音乐特征的旋律,和不同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歌曲演唱风格,它真实地反映了底层民众的那种粗野、混乱、甚至有些不道德的生活。其实相比于马斯卡尼、列翁卡瓦罗、普契尼的那些多少有些唯美的“真实主义”歌剧来说,《波吉与贝丝》显得更为真实,更接近底层民众的生活特征。

这部歌剧在1935年10月10日在纽约的阿尔文剧院举行了首演,但并没有获得什么成功,在经济上,这部歌剧非但没有带来什么利润,相反格什温还为此赔掉了一万美元的乐谱誊抄费用。分歧依然存在,这是一个通例,再伟大的作品也会引起完全不同的意见。喜欢它的当然不吝溢美之词,而指责它的无非觉得《波吉与贝丝》是个徘徊于歌剧、轻歌剧、百老汇音乐剧之间的“怪胎”。为此格什温也曾经撰文说,以前还从来没有在音乐舞台上表现过黑人生活,而他只是采用了民间音乐创作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音乐。真正明白自己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他需要的是将素材组合成能反映他看到的,想表达的真实生活场景,不是循规蹈矩地用音符去拼凑音乐。而那些以风格定论的所谓评论家,往往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他们喜欢,并善于用已有的概念去为艺术家的作品量体裁衣,套得上的就赞美,套不上的则反对,难免显得呆板迂腐。

直到格什温去世后,这部歌剧才逐渐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它成了世界各地剧团的保留节目。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娱乐的层面上,《波吉与贝丝》并非没有成功,阿尔文剧院在首演后,曾经在费城、匹兹堡、芝加哥、华盛顿等地有过上百场的巡回演出,可以证明这部歌剧受欢迎的程度。而它的不成功是在艺术价值方面,很多人觉得它只是一部娱乐性的杂烩歌剧。缺乏艺术含量。反而后来在苏联、意大利、德国等地演出受到欢迎后,《波吉与贝丝》才开始受到关注,并承认它是一部歌剧杰作,可见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虽然也会刻板保守,但有时往往视野更为宽阔。而没有文化底蕴,虽然自由,相反却更为拘泥保守!

《波吉与贝丝》的艺术价值。现在仍然存在争论,但它作为第一部有关黑人题材的经典歌剧的价值已经毋庸置疑了,这是格什温天才的火花所诞生的杰作。正如指挥家沃尔夫冈·萨瓦利希所说的:“乔治·格什温属于本世纪头十年伟大音乐家的最前列。他把爵士乐的节奏和音响吸收到了‘古典音乐中,……一直到今天,他的《蓝色狂想曲》、《F大调钢琴协奏曲》丝毫没有失去吸引力,大手笔的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还有《波吉与贝丝》都属于今天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我满怀喜悦地承认自己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感到无限亲切。”

还有什么能比来自同行由衷的赞叹更令人欣喜的呢?格什温对艺术家来说,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同行,也是一个杰出的先驱。

猜你喜欢

贝丝天才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一本撕成两半的书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天才or怪咖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挑食的贝丝
挑食的贝丝
作曲家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