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轻负、高质”

2015-05-05金慧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学案竞赛

金慧飞

摘 要:“轻负、高质”是个老话题,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地实现“轻负、高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亲近;实验;竞赛;兴趣;课堂结构;学案;作业

在新课改提出“轻负、高质”之际,笔者凭着在十几年的科学教学生涯中所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理解和看法。

“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既要从课业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是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的同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也是“轻负”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保证,那么单纯的“轻负”将失去全部意义。

一、要设法抓住学生的心

古人云: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所以,作为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设法管理好学生,让学生喜欢你、听从你,让学生喜欢科学这门学科。要做到这些,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走近学生,亲近学生

我曾经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女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让学生对我们又敬又畏,才会听我们的,因此,我平常接触学生时,基本上都是板着面孔,很少跟学生说笑,学生也很少接近我。几年前,我在一位学生的周记中看到这样的一句:“真想我的老师像妈妈。”我当时很吃惊。后来,经过反思,我想: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他们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他们缺少母爱,他们渴望母爱。而我是一位母亲,我可以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后来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一起谈生活、谈理想、谈学习方法等问题,晚上就寝前到学生寝室看看学生的生活情况。当学生犯错误时,先包容他们,再耐心细致地跟他们讲道理,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要一视同仁,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关心他们的,不管怎么说也应该给老师面子,各方面表现好点。这样我走近了学生,学生也就亲近我,我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和信任感,课堂上就容易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认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中学、学中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科学的理论离不开实验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学科的特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初三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我预先在白纸上打印了一朵花,上课时用酸、碱溶液分别涂到花瓣和叶上,学生什么也看不到,接着我像变魔术一样往白纸上喷一种液体,结果花瓣变成红色,叶变成蓝色。学生都很好奇,学习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接着我再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让学生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整节课学生的兴趣一直很浓,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纸盒烧开水的实验:我先把一张白纸放在酒精灯加热的石棉网上,发现白纸燃起来了。我问:“现在我用白纸折成一个纸盒,它可以放在石棉网上烧开水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被吸引起来。然后我用一张白纸折成一个纸盒,纸盒的四个角用回形针固定,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再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会看到水沸腾后,纸盒并没有被烧毁,学生亲眼观察到了自己从未知道的、不相信的事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样容易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挑战自我的决心和信心。类似的实验还很多,我们老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就能很好地被激发。

3.利用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

还有不可忘了竞赛的作用。科学竞赛本身是一项活动,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的活动。中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可以得到快乐,学到知识,丰富科学意识。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锚着劲儿去争、去夺。于是,我就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上、中、下的学生,竞赛的项目有课堂提问、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考试成绩等,这样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思考,课外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即使是后进生也会迫于本组同学的压力,努力地提高自己。

二、精心备课,设计学案,优化课堂教学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优化,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时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把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析,直至了如指掌。其次,摸透这套教材的编排特征。每备一堂课都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如:(1)学生应学到哪些知识?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注意知识编排的内在联系。(3)应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实际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实用化?从而使科学走到学生身边来。(4)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说法和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为此,我在备好每节课的同时也给学生精心准备学案,让学生在上课前认真预习,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这样课堂上学生已会的和自学能会的就不讲了,而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和结构性、规律性、延伸性、创新性的内容要讲;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我们老师绝不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

如我在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时,设计了下面的学案:

1.学习目标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虚像的意义,能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做出虚像,找出像与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课前准备

(1)观察思考

站在大平面镜前,看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想一想:人站在什么位置能够在平面镜中成像?站在什么位置能够看见自己在镜中的全身像?人在镜中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位置、大小、距离等)?

(2)活动探究

取一个小平面镜,将画有一个“F”字的卡片放在平面镜前,改变镜面和卡片的位置,观察镜中“F”字的像,并记录下来。

3.课中解决

(1)分析交流

要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位置、大小、距离等),需要哪些器材?进行怎样的操作?

(2)实验探究

①将一张画有中线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线上竖直架起一块________。

②取两支长短、粗细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放在________前,可以看到________后出现蜡烛的像。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看看这个像________(“能”或“不能”)映在光屏上。

③把另一支________(“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在________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改变物距,重做上面的实验。(至少做不在一直线上、距离不等的三个位置)

⑤用直尺在白纸上画出物像连线,并测量连线与白纸中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3)得出结论

①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它们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②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这样的像称为________,即平面镜里所成的是________,其特点是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画图时用虚线表示。

4.反馈练习

(1)下列四幅关于F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下面描述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

A.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D.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3)右图所示,一支竖立的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刚好与蜡烛本身垂直,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A.30° B.45° C.60° D.90°

(4)在下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这节课学生在课前观察和活动探究后,我用“通过课前的活动,你们想不想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引入,学生的兴趣马上上来了。接着我先让学生说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与物体是等大的;(2)像是“近大远小”;(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6)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我还尝试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去验证猜想,也就是学案中的分析交流。在实验设计时,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替代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选择器材时,有学生选择了平面镜,我们可以让学生试一试能否成功,再通过老师的启发有学生想到了玻璃板。通过前面的分析学生心中有数了,接着实验探究,我就下去巡视指导。实验探究后,学生自己就能很轻易地得出结论,我只强调画像时一定要用虚线表示。后来,我与学生一起通过做光路图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成虚像的道理。

三、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做作业的兴趣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首先要改变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所以,作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科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这一章的复习作业中有如下设计: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落下帷幕,你最崇拜(喜欢)的运动员是谁?能否将他(她)在赛场上的表现,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描述或解释?(以小论文的形式)学生热情高涨,恨不得马上就完成。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令人惊喜。在学习七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之前,我就布置了养殖家蚕的任务(正值养蚕时期)。养蚕期间,同学们密切关注蚕的生长过程,不断地进行交流、探讨,不时地向老师请教。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要鲜活得多,深刻得多。再如,学习了八年级《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后,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仔细观察路灯,它们存在哪些弊端?怎样设计更合理,更先进?另外,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其个性充分的发展。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必然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

总之,初中科学教学要轻负高质并不难:一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科学老师、崇拜科学老师并喜欢上科学,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三是精心设计作业,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有做作业的兴趣,既轻松学生,又轻松自己。让我们高高兴兴教,学生快快乐乐学,不是更好吗?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2.秦红艳.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微.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9.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学案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乡愁导学案
我看竞赛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