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2015-05-04严福来
严福来
[摘 要]好的问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不断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使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设计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3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教学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教学形式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教材和大纲,才能合理设计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获得知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认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不能利用问题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笔者选择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合理进行问题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以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的问题,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了解与预测学生在学习中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与全体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相符,在学生的智力范围和发展区之内,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与挑战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激发,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加法”一课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合乎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深入理解加法的意义。如“加法运算中主要涉及哪两个数”等问题,虽具有探究性,但解决方法却很简单,就是加数与和而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内化所学知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用合理设计问题来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如将加法练习从十以内扩展到百以内,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二、以数学课本知识为基础,科学进行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万变不离其宗,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为了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读,了解各个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问题的设计,找到最适合学生突破重、难点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科学的问题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讨论性,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成就感。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两种计时法是怎么对应的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进行一一对应,如一对一、二对二等,直到晚上十二点对二十四点。学生的小组学习任务是绘制一张有效的对应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各自发展自己的意见。在任务完成时,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会对问题产生一种迎刃而解的成就感,使学生在数字的一一对应中理解各计时法的特点,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以学生互动交流为基础,巧妙进行问题设计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由于各自的生活背景和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的机会,从中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同时,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与利用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混合运算时,要按什么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生成问题,如“混合运算的原则是什么”等,并引导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开展一个小小的讨论会。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是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要实践。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加强对问题设计的重视势在必行。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希望数学教师重视问题的提出,并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