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5-04凌朝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意义方法

凌朝妹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清楚了解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关键词]自学能力 方法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09

前几年,在感动江苏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候选人中,“玻璃少年”吕桢亚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却自学了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课程,自编的电脑程序被多家计算机专业媒体采用。在感叹小桢亚顽强毅力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感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教授语文,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清楚地告诉国人:中国必将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这个伟大时代的主人,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不但要掌握信息,还要求人们用掌握的知识去处理信息。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正是这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更好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不管知识的更新多么迅速,学生都能很好地适应。学生有了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即使笨鸟先飞,也追不上具有自学能力的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他所需要的学习时间相对更长,效率不高。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吕桢亚的成功自学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典型事例吗?魏书生老师也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几十年来,他身兼数职,外务繁忙,然而,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繁忙而耽误学业,相反,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依然高涨,落下的知识都能自觉补上。可以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教育教学观点已经成为一种理念,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做好学情调查,使培养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习得的知识较少,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父母的知识水平、教育方法与手段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他们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学情调研,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2.有效引导,为自学创造有利的环境

思想是行为的动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直接受其思想的左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接受,让学生意识到自学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持续而浓厚的兴趣。这种良好的学习情绪会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3.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都是一讲到底,甚至铃声响了还意犹未尽。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味同嚼蜡,即使安排了自学,也是放鸭式的自学,效果不好。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既不注重教法,也不注重学法,更不用说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调整课堂结构,讲授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学生自学的时间就多了。例如,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模式是“预习导航模式”,即在课前,教师根据所教课文的实际要求,给学生列出一定的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先自学,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拿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如果还有难题,教师就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研究。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给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适时地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手执钥匙,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通过如下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学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尽量减少讲授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分析、理解。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解惑,提高了自学能力。

除了课堂阅读教学外,教师还可以把这种阅读习惯带到课外阅读当中,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教师事先针对要读的内容设计一些开放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这些话题阅读课外书籍,再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只要做些简单的提示和点拨就可以了。学生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自学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教会学生边读边写批注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提到了让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古人也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 因此在学生读书时,教师要让他们一边读,一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弥补学生记忆的不足。在阅读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以思考为主,以批注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写批注时尽量简单明了,切不可长篇大论,浪费思考的时间,影响阅读的速度;第三,批注尽量在文本空白处进行,这样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3)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工具书的范围很广,包括辞典、手册、百科全书等,在这里主要指小学生使用的工具书,主要包括《新华字典》《小学生词典》《成语词典》等。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字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向这些无声的老师请教,自己查阅字典、词典,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能避免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中出现读错字、写错字的情况,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学生最常用到的还有一种工具书——教辅用书。教辅用书较全面地为学生提供了所学课文的知识背景、词语解释、重点语段的理解、课后习题的答案、课外拓展练习等。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可以适当参考,但是要坚决杜绝照抄,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也使辅导书失去了意义。

(4)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时,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就能准确地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这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独立预习,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研究讨论的方法。

复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温习与巩固,也是对旧知识的系统归纳和延伸。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就充分说明了复习的意义和作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巩固在识记后立即遗忘的知识,而经常复习,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总结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这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体现。

不论是预习还是复习,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不能放任学生随意地预习与复习,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不离学生左右,及时纠错,及时指导,及时解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保证学生自学的科学性、思维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教会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中国古人也曾经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都是从提问开始的。是否善于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教会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在的答案,要进行多方位的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对学生一些不着边际的答案,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责,应该循循善诱,教会他们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育大辞典》把作业分为两大类: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作业。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作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控制作业的数量,做到少而精;教给学生做题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审题,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案,并且学会检查。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给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面向全体,根据信息反馈,随时调整和充实各个自学环节,有层次地进行自学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把每一堂课看做是一场戏。教师要做好导演,学生要做好演员,让演员们充分表演,在表演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意义方法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能是方法不对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