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生态环境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2015-05-04钱瑾
钱瑾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构建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教师可从改善物质环境、和谐教学环境、优化心理环境入手,打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学、爱学,才能主动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态环境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22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语文教学中,只有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改善物质环境,为生态课堂提供可能
1.营造温馨环境
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墙壁上贴上几条激励学生书写的对联、学习的名言,教室内开辟一个图书角,书架上摆放着若干儿童读物,窗台上、讲台上放上几盆淡雅的绿色植物,这样的教室自然会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
2.优化媒体环境
现在的课堂不乏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为了让学生看清楚课件上的内容,把门窗关上、窗帘拉上,营造了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此,我们要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媒体环境,要优化媒体的设施、设备,要在光线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下,保证所有学生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媒体上显现的内容,能100%地参与到学习中。
3.提供展示环境
作为语文学科,不像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有专用教室,可以展览学生的作品,我们就只能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布置学生的“假期剪报展”“优秀习作展”“最美作业展”等,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去欣赏。这个欣赏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情感的熏陶过程。
二、和谐教学环境,为生态课堂创造条件
1.采用“换位式”教学
所谓“换位式”教学,就是把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每个学期,我都会从教材中选取部分课文,让学生自己申请上课的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备课,走上讲台讲课,而此时教师就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当起了学生。当然,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坐在下面的教师会以提问的方式或回答问题的方式及时给予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多花了时间,实际上创设了一种师生平等的和谐关系。
2.采用“分享式”交流
生态课堂强调分享式学习,这是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在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于是可以给学生提供《青松》《墨梅》等其他托物言志类的诗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志向。因为这样的学习要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享式学习,在学习中分享彼此的收获。
3.采用“体验式”反馈
生态课堂上,我们积极提供体验的机会,创设体验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体验的过程中来。同时,学生也可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理解相关学习内容的时候自觉地运用体验,通过体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可让学生在了解瀑布的特点后,自己确定新的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学习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体验基础上的生态学习。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生态课堂夯实基础
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1.引导快乐学习
课堂上只有巧妙地呈现教学内容,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积极的姿态获取新的知识。如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己寻找搭档,排练课本剧,课上进行表演,并对表演进行评价,使学生深入体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表达。这样的教学充满了童趣与活力,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
2.提倡畅所欲言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需要中规中矩地举手发言,很多时候学生是不用举手就可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特别是当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不同的时候,可以直接反驳。课堂上,我们提倡学生说这样的话:“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对他的发言还有补充……”“我想跟他探讨一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是自由而开放的,学习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3.允许学生犯错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几分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样的资源。这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在错误的辨析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打造生态课堂,构建生态环境,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