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初中物理“三境界”浅析

2015-05-04李志进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物理

李志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实践

学习境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20-02

纵观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凡学有所成者,大都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经过十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感慨此三种境界应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妙析】概括了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暗示某阶段学习的形势稍为严峻,只有通过攀爬物理知识的“高楼”,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才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学习迷雾所迷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学习中,前三节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快慢》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较为轻松,但到了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就觉得学习的难度增大了。例如,一女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她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她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67m/s D.7.5m/s

要正确解答此类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学习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攀爬掌握好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高楼”,理解好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利用变速运动中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注意排除题中“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瞬时速度的干扰,挖掘出关键字词:“百米赛”告诉总路程、“第16s末到达终点”告诉总时间,从而得到本题的正确解法:

解:由题可知:s总=100m,t总=16s,则她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v===6.25m/s

故选B。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妙析】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学习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誓把学习“拦路虎”全扫清,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还要坚持学习、细心思考,为了学好知识一切在所不惜。在学习的旅途中本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总结。这是执着追求,忘我学习的境界。

在整个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都相对简单,学生学起来也相对轻松。但在学习到压强、浮力、欧姆定律和电功率这些章节时,就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分水岭。这几章内容知识较为抽象,考题较为灵活,学生学起来较为吃力,对考题简直是无从下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要慎密思考、善于总结,哪怕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终要想办法解决。

如这类典型考题:用细绳系住一块60g的石头,慢慢放入深为8cm的盛满水的杯中,直到浸没,有部分水从杯中溢出,用天平测得溢出的水重30g。请计算:

(1)石头没有放入杯前,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石头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石头的体积有一半浸入水中时,细绳的拉力是多少?

(4)石头的密度是多少?

本题考点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石头体积与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问题就需要学生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要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坚持落实每个知识点,抽丝剥茧地找出层次关系、理顺思路,从中找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熟练掌握解答各类题目的思路,并触类旁通,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能力。如此,才能克服学习上的“拦路虎”,顺利地渡过难关,重拾自信,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作为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时,应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将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的科学信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成长历程对学生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震撼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从哥白尼、布鲁诺到爱迪生、牛顿、法拉第等,他们的成功蕴含着多少的血泪艰辛,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妙析】是指在经过多次对与错的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熟练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触类旁通;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能豁然领悟、融会贯通。这使他在学习上产生有创造性的独特见解。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效果。

在经历了以上的两种境界后,学生已对新旧知识得到了同化与顺应,能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模式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时,由于本节知识点较多,在第一个课时里,需要组织学生做“水的沸腾”“纸锅烧水”等实验,难以全面地分析和讲解全部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或练习,包括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烧水时冒“白气”、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清晨路边草丛或树叶上结有露珠等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经过多次对与错的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就发现的问题与“对与错”等在课堂上反馈,师生共同分析,结合一些学生的独特见解,最终也能达到“触类旁通”,对原来不理解的知识豁然开朗,享受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成功喜悦。

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区别,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地“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门槛。

综上所述,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始初应当先通览全章,“上高楼”“望尽”整个阶段的“天涯路”。在学习进入某一难度较大的章节时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和执着学习,哪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要坚持,以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如此,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一定会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境界,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感。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物理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