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实求真,促进探究学习的优化

2015-05-04周晓燕

关键词:问题驱动探究学习

周晓燕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以问题为驱动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有重要的“用武之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学习的优化。

关键词:探究学习;优化实施;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53-1

探究学习是在问题驱动下对知识进行尝试性构建的过程,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通过推断、实验和比较小结等方式来促进知识的深化。这样的学习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伪探究”和“无效探究”。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真要素:

一、引出探索材料,激发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必定是高效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都可以探究。教学中,教师作为探究的组织者,要审视探究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出可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好奇的心理驱动下激发出强力的“战斗力”。

例如四年级“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的教学,如果只是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来进行机械的实验,那么学生的探究动机就不够明显,探究动力一定不足,教学的着眼点应该落在怎样让学生对影响圆柱体滚得远近的因素感兴趣上。由此,笔者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探究材料,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节录部分教学片断如下:

师:伐木工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打了一个赌,如果熊兄弟能够在一天内将光头强砍伐的100棵大树的树干运到山脚下(课件出示情境图),那么光头强三年之内就不能来砍伐树木。可是大半天下来了,身为大力士的熊兄弟才扛了二十来棵大树下来,这可怎么办呢?

生:他们可以将大树的树干滚下来。

师:真是个聪明的想法,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比如人家从货车上卸货,有时候就从一个木板上滑下来。

师:那大家觉得树干这样的圆柱体从山上滚下来是不是省力许多?

生:是的。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来研究这样的问题,圆柱从斜面上滚下来怎样才能滚得远。(板书课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生:有。

师:想一想,圆柱要想滚得远,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1:与斜面的陡峭程度有关。

生2:与斜面是不是平整光滑有关。

生3:我觉得跟一开始用多大的力量推下来也有关。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给你相同的圆柱体和同样长度的木板,让圆柱从木板上自由滚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研究一下怎样的角度下圆柱滚得最远,请大家先在小组中分下工,然后动手研究。

……

二、关注探究过程,引导探究方法

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进程,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发现了什么,困惑在哪里,是不是需要帮助等等。当学生的探究过程不顺利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一臂之力”,以便学生找到探索的突破口,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例如四年级“探索能被2、3、5整除的数的规律”教学中,在“3的倍数”的探索过程中,学生采用了类似2和5的倍数的探索方法,来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但是随着列举的数越来越多,学生感觉到不对劲了,虽然有了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还是3的倍数的发现,但似乎3的倍数末尾可以是任意数。这样学生的探索就陷入了困境,产生“是不是3的倍数没有规律”的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给学生一点启示:“3的倍数是有魔力的,大家可以这样来试一试,将任意几个3的倍数组合在一起,比如12和45,组合成1245或者4512,再结合刚才学生的发现变成2145或者5421等等数,来看一看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饶有兴致地开展了数字变形,发现任意改变这些数字的顺序,都是3的倍数。由此引发学生来思考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最终有学生发现了任意改变数字顺序其不变的是这些数字之和,并得出判断3的倍数的规律的方法。

三、反馈探究结果,促进探究升华

学生的自主探索可能是片面的,可能是单薄的。在探索之后,要通过反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再加工”,肯定其成绩,指出其可发展的方向,这样通过群策群力将学生的探究成果推向更高处,促进其升华,以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

例如一次教研活动中,内容为“9的乘法口诀”。上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编写出9的乘法口诀,并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学生找出了很多规律,比如“9的乘法口诀中得数十位是从0到8依次加1,个位是从9到1依次减1”、“9的乘法口诀中得数个位和十位相加都得9”、“9乘几得数十位上就是几减1,个位上就是10减几”等等。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做到这些已经殊为不易,而在交流中教师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发现,找到了隐含在现象背后的本质:9乘几就是9个几,比十个几少了一个几,所以可以用几十减几来计算,这样个位上的数就是10减几,十位上的数就是几减一。虽然这样的问题比较抽象,但是学生在实例面前都能理解。这样的深入探究不但让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印象更深刻,还加强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由现象到本质,由浅薄到深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自主而深刻,因探究而多元。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探究学习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论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与指导方法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