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婴幼儿麻醉后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2015-05-03张川波张秋月李薛颖
张川波,张秋月,李薛颖
(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具有麻醉起效快、效能高、不良反应少以及恢复快等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小儿全身麻醉的要求。麻醉后恢复期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高发期[1]。由于小儿多器官、多系统发育不成熟,在麻醉恢复室内属于特殊群体,因此应加强护理,使患儿顺利恢复,提高患儿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降低在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2]。笔者观察并分析了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恢复期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71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入组前其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350例)。试验组中,男189例,女 171 例;年龄 3 个月至 2.5 岁,平均(13.5±0.7)个月;对照组中,男 178 例,女 172 例;年龄 2 个月至 3 岁,平均(14.1±1.2)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方法: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成功后实施气管插管。两组均静脉滴注瑞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200,规格为每支 5 mg)2 mg/kg,联合使用异丙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为10 mL ∶100 mg)2 mg/kg,氧流量 2 L /min,于手术结束前 3 min 停止给药。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调整手术间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40% ~60%,仔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患儿清醒后会伴随哭闹、躁动,以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在家长的配合下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或给予患儿感兴趣的玩具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手术苏醒期间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和大小便的情况,同时适当给予止痛剂或者镇静剂,并将用药方法和作用告知家长,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要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当患儿出现躁动时要及时给予制动措施,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风和适合的温度以及湿度,叮嘱患儿家属控制在沟通和接电话过程中的音量。
1.3 观察指标
术后苏醒时间:患儿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和离开恢复室的时间。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患儿术毕前10 min(T1)、术毕停药(T2)、拔管时 (T3)、拔管后 10 min(T4)、回病房时 (T5)、回病房后 10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患儿 T3,T4,T5,T6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和镇静评分(RSS)。RS评分标准,0分,安静且合作;1分,吸痰刺激时有肢体活动;2分,无刺激时有挣扎,但无需按压;3分,挣扎剧烈,需按压。RSS评分标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3]。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患儿常见的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包括呛咳、躁动、气道痉挛、恶心呕吐和屏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4。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对比(±s,min)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呼吸恢复9.78±1.25 11.19±1.63 12.955 7 0.000 0意识恢复13.27±2.54 17.36±3.57 17.627 5 0.000 0拔管16.80±3.29 23.55±3.64 25.936 6 0.000 0离开恢复室54.16±10.32 59.81±11.26 6.973 3 0.000 0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注:与本组 T1 相比,P<0.05;与试验组同期相比,P<0.05。表 3 同。
观察指标MAP(mmHg)HR(次 /分)SpO2(%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T1 73.52±6.71 73.18±6.92 122.15±10.24 122.29±9.77 99.58±0.61 99.67±0.52 T2 72.86±7.03 77.09±6.73*#125.49±11.76*129.30±12.72*#99.38±0.36*99.45±0.47*T3 72.44±6.90 88.25±10.36*#131.63±12.37*153.59±16.83*#98.46±0.41*98.52±0.45*T4 73.17±7.68 89.39±8.24*#132.46±13.93*159.24±15.74*#98.19±0.36*98.33±0.57*T5 74.99±10.25 88.43±9.84*#132.97±14.88*162.29±17.86*#98.27±0.62*98.35±0.59*T6 75.67±11.02 89.54±11.39*#147.59±13.36*169.58±14.94*#98.64±0.68*98.57±0.66**#
表3 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对比(±s,分)
观察指标RS RSS T3 T4 T5 T6试验组0.54±0.07 4.72±0.49对照组2.15±0.24#2.08±0.26试验组0.62±0.19*3.48±0.52*对照组2.88±0.31*#1.73±0.54*#试验组0.74±0.23*2.56±0.43*对照组3.09±0.28*#1.14±0.48*#试验组1.34±0.47*2.06±0.27*对照组3.13±0.36*#0.99±0.36*#
表4 两组患儿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解剖生理特征的独特性,导致其与成人麻醉具有较大差异。婴幼儿术中要求在麻醉过程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诱导时间短[4]。瑞芬太尼属于芬太尼类中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5];异丙酚又名丙泊酚,属于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两种麻醉药物联用可快速溶解于患儿的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组织,起效较快,且维持时间较短,不会在体内蓄积,能很好地满足小儿全身麻醉的要求[6]。但患儿在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过程中易出现呛咳、躁动、气道痉挛、恶心呕吐、屏气等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7]。麻醉恢复期是停用麻醉药物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一段时间,此时患儿的脑功能处于恢复状态,且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定向障碍。因麻醉用药、低氧血症、气管导管刺激以及切口疼痛等易引发躁动,会促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者则会导致切口缝线崩裂,薄弱的脑血管出现破裂而出血,因此减少苏醒期躁动对于麻醉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8]。加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与手术成功率[9]。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出现术后行为改变几率。由于患儿肢体短小、娇嫩,因此手术体位在固定时应防止局部压伤,需选择合适的固定物品以妥善固定四肢,保证手术体位不移动,且避免呼吸与肢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非呼吸机控制呼吸的患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呼吸频率、节律变化,保障呼吸道通畅,且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待患儿清醒且发生躁动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语言交流或玩具,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10]。试验组T2~T6的 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6的 RS显著低于对照组,R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婴幼儿术中运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及时配合综合护理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一般护理,且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1]。
综上所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明显改善婴幼儿术后苏醒期的躁动,配合苏醒期护理能提高麻醉效果,有效促进其苏醒,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 玉,李 玲.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7):1 200-1 202.
[2]甘秀峰,陈彦青,邹聪华.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2):166-167.
[3]邓曼丽,宿文清,赵 燕.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 016-1 017.
[4]于 艳,房 特,佟盛艳.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90-91.
[5]黄伟波.3种靶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17):84-85.
[6]颜 刚,谢爱荣,夏连香.全凭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麻醉在小儿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4-16.
[7]顾 宣.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64-265.
[8]劳贤邦.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 103-2 105.
[9]李 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新疆医学,2014,44(4):91-92.
[10]王 武,严 敏,雷李培,等.咪达唑仑术前用药预防短小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5):541-543.
[11]高燕平,刘燕君,胡 琳,等.两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期躁动影响的观察及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