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03刘桂萍
刘桂萍,欧 微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湖北 荆州 434000)
2002年出台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第53届国际学术联合会(FIP)向各国政府推荐“优良药房工作准则”,该准则认为,药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合理用药,有责任发挥专长,当好医师的用药参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这表明药学服务模式已从传统的“药品保障供应型”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型。顺应医院药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院在药学服务模式上进行了探索,现予以介绍,以期与同行交流。
1 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领导对药学服务重视不足
以往,在领导和临床科室眼中,药师的工作就是照方发药,中专学历即可胜任,医院药学的工作没受到专业和学术上的尊重。对于一些需要资金改善的医院药学软、硬件设施,领导总是强调“以医为重”而不予支持,致使药学的发展远远滞后。
1.2 药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存在重医轻药现象,医院药学人员的准入资格总是低于临床医师一个层次,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加之知识结构不合理、后期继续教育的缺乏,使得药师在医师面前缺乏说服力,对临床医师的用药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
1.3 与护、患之间沟通欠佳
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加上调剂工作的繁重,药师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巨大[2],缺乏足够的精神和耐心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对护士关于药品的用法、注意事项、给药时间、速度和给药顺序均缺乏科学的指导[3]。
1.4 临床药师制度尚不完善[4]
临床药师工作没有量化标准,积极性不高,上岗前的资格认证、人事编制与归属、考核方式与待遇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完善。
2 转化模式实践
2.1 实行部分药房托管
我院为降低药师的工作强度,让一部分药师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从2007年底开始与定点医药公司签订合同,将分院门诊药房托管成为平价药房,原门诊药房分流2人至其他药学部门进行相关药学服务。
2.2 药房管理进入数字模式化
为简化药品流程管理,我院初期引入的药品管理系统为单机版本,未与其他部门联网;在2005年,我院引入医院管理系统(HIS),将药品管理与其他部门联网,并逐渐升级优化;2007年,我院全面取消纸质病历和病区处方,实现住院医嘱和处方电子化,这为药师与临床医师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09年底,我院为总院门诊药房购置全自动摆药机1台,替代手工摆药,使卫生条件、摆药速度与准确度有很大提高,大大减轻了门诊调剂室的工作量,使富余人员能够分流到其他部门从事药学服务工作;2010年中期,我院实行门诊电子处方,这样更利于患者的资料保留,为患者就医、减少差错事故处理流程提供了方便。从此,医院药房管理及服务进入了一个数字模式化时代。建设数字化药房,使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与药房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药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也是今后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趋势[5]。
2.3 增设药学咨询窗口
2008年,药学部一方面引进新人,一方面从调剂室抽调一部分药师,在各调剂室增设1~2个用药咨询窗口(病区药房1个,门诊药房2个),各咨询窗口设1名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均较强的专职药师进行用药咨询,以保证工作不受干扰,以优质的服务来指导护士和患者合理用药。
2.4 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2005年,我院建立了PIVAS,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置。PIVAS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增加了药师审方的步骤,使药师从后台走到前台,对药师的作用及价值体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IVAS改变了传统的用药方式,由医师开方录入PIVAS,药师核对检查其用药的合理性,然后由护士和药师一起按无菌装置技术配置药物,一些不合理用药在到达病区之前就已得到纠正。PIVAS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输液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实现了医院药学部门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6]。
2.5 每年定期开展继续教育项目,有计划地培养临床药师
药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勤奋敬业的工作精神[7]。我院从2005年起进行医务人员的强制性继续教育,内容涉及药学、临床诊断治疗学、放射影像学、医学检验、人文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学习形式有网上学习、外出进修学习、院内院外举办专题讲座等,并以所修学分作为药学人员职称晋升的考核指标,未达标者不得参与职称晋升。自2009年开始,我院正式分批考核选派一部分年轻化、学历高、适应能力强的药师外出进修,在临床药师基地学习并取得临床药师证,回院后进入临床工作。按卫生部要求,我院需配备临床药师不低于5人,我院自定培养目标为6人,目前已有4个持证临床药师,分别据所进修专业下到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与肾内科,参与临床医师的日常查房与用药决策,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药效学、药动学、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指导医师及患者用药,必要时实施个体化用药。
2.6 设立临床药学室
信息资料组:由2个副主任药师组成,具体工作包括,编辑每月1期的药讯;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收集及上报,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将结果在药讯或医院信息内网公布;编辑合理用药的宣传资料,张贴上栏或以宣传册的形式发放;参与每月1次的处方点评。
临床药师组:由经过培训的临床药师组成。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科室后,需参与医师日常诊疗和查房,书写药历,对所参与的患者治疗情况、干预情况及药学监护均作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及汇报。
血药浓度监测组:我院从2011年开始开展部分治疗窗窄的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由于临床药师人员有限,此工作暂由1名副主任药师负责。目前,我院正在监测的药物有地高辛、万古霉素。
2.7 制订院内相关制度
临床药师准入制度:药学或临床药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临床药师证,符合上述2条方可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
临床药师待遇制度:我院临床药师编制属于药学部,暂时无药师处方权,临床药师的薪水暂由药学部门承担,待临床药师的工作得到临床医师的完全认可后,药学部再向医院申请由临床药师所下科室承担部分或全部临床药师的薪水,必要时还得给予奖励。
考核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对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相关项目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与药学部绩效挂钩。
2.8 改革成效
通过对药学服务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由医务科和药学部参与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药学服务设施与环境、药学工作效率、药学服务态度、药学服务质量等,在药学服务模式转换前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各由100名医师、100名护士、100名患者参与答卷,采用用likert分级标度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评分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后,医师、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有很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药学服务模式转型前后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s,%)
表1 药学服务模式转型前后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s,%)
组别药学服务旧模式药学服务新模式t值P医师60.5±3.58 87.8±2.35 53.76< 0.05护士66.7±2.25 90.5±3.14 61.61< 0.05患者61.3±4.35 85.4±3.84 41.56< 0.05
3 结语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药学服务新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大差距[8]。首先观念上,国外提出药学服务理念由“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转向“药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新理念,临床药师以药学和治疗学的双重优势成为临床治疗队伍中的一部分;在我国,临床药师做出成绩的较少。其次,国外实行以“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医师诊断权”“药师处方权”为主要内容的药学服务模式,国内则注重于药学研究、实验室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咨询,与临床缺乏联系,使得药师的潜能不能发挥,价值难于体现。
构建药学服务体系是个系统长期工作,还需要建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范式、方法学体系、评价体系,在药房实施中需明确服务流程、制度、方案、激励机制及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围绕药学服务的责、权、利的划分管理[9]。
参考文献:
[1]陈 都.医院药师如何开展药学服务[J].中国医药学刊,2009,7(7):69.
[2]王 冬,贺密会.研究型医院药学管理实践与探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3):167-169.
[3]任晓明,唐金玲.我院推行责任药师制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9,12(10):1 484-1 485.
[4]王 靖 .药学服务新模式的探讨[J].首都医药,2011,10(20):32-33.
[5]刘丽萍,王依文,朱姗薇,等.美国医院药房数字化模式对我国药房建设的启示[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6):410-414.
[6]葛瑞林,陆银娣,黄雄伟.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中多方位药学服务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301-303.
[7]张 蓉.我院药剂科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14,25(5):431-434.
[8]龙 项,冯 默,彭六保,等.医院药学发展的战略性措施[J].中国药事,2010,24(10):1 039-1 041.
[9]李琳琳,龚时薇.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