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2015-05-02谭慧莉
谭慧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专家门诊,辽宁 沈阳 11000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自身免疫介导并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常以慢性的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是一种长期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目前还无根治方法。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案,配合适当的护理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可进一步缓解病情。笔者就此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纳入标准[2]: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近2周未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功能异常或心脏疾病病史;存在其他活动性肿瘤;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有药物过敏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及智力发育不全。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告知试验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内容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 6例,女 9例;年龄 20~35岁,平均(24.54±2.21)岁。观察组中,男 5例,女 10例;年龄 21~34岁,平均(23.34±2.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四川省干细胞库提供)每千克1×106个,每周1次,连续注射2周。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20004,规格为每瓶 500mg /50mL)静脉滴注,每次 500mg,每周1次,连续给予2周后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剂量、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标准[3]:0 ~ 4分为基本无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10~14分为中度活动,15分及以上为重度活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干扰素γ(IFN-γ)、血细胞介素(IL)-4、IL-6,IL-8,IL-10 等指标水平变化。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3例,皮疹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过敏症状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3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观察指标 对照组(n=15) 观察组(n=15)SLEDAI评分(分)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FN- γ(kU /L)IL-4(pg /mL)IL-6(pg /mL)IL-8(pg /mL)IL-10(pg /mL)治疗前13.58±2.25 11.13±3.12 1.41±0.34 14.58±3.96 10.58±2.39 6.64±1.36治疗后3周7.36±2.13*7.59±1.53*1.39±0.37*6.33±2.83*1.79±1.87*1.64±0.89*治疗后6个月3.53±1.15*△7.03±1.33*1.03±0.28*1.31±0.28*△1.02±0.19*△1.04±0.31*△治疗前13.05±2.33 11.38±4.08 1.45±0.27 14.38±4.13 10.45±2.27 6.18±1.09治疗后3周7.08±1.87*6.35±1.33*#1.01±0.45*#6.24±3.39*1.85±2.43*1.58±1.01*治疗后6个月3.44±0.56*△6.14±2.31*#0.84±0.37*#1.13±0.33*#1.01±0.27*△1.02±0.24*△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自身的多种抗体产生而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缺陷包含了T细胞功能紊乱及B细胞反应性快速增高等,其中B细胞紊乱是发病的关键因素[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很好地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维持T细胞处于平衡状态且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5-6]。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单克隆抗体抗B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能特异性地结合位于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通过诱导补体或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靶向清除B细胞,从而阻止自身抗体以及免疫复合物的产生[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3周后皮肤血管炎等症状均减轻,治疗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治疗结束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6个月时较治疗后3周下降更明显,但两组治疗后同时点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对病情的控制效果相仿。两组患者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及Th2细胞分泌的IL-4水平治疗3周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访半年后也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0水平治疗后3周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半年后也均未见回升(P<0.05),但两组同时点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靶向作用,能有效清除病理性B细胞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性炎症的状态。
适当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心理护理方面,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患者极易产生消极情绪,且由于患者多为年轻女性,面部红斑、脱发、口腔黏膜溃疡以及因长期服用激素而引起的面容改变容易造成极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应多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减少消极思想、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皮肤护理方面,应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度及干燥、不油腻,避免阳光直射,面部出现红斑者应严格避免接触刺激性的化妆用品,严禁使用冷水并加强四肢的保暖措施。疼痛方面,可适当热敷或采用理疗,患者卧床休息时应使用支架将被褥支撑起来,以免使皮肤受压,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饮食护理方面,应多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无花果、油菜等会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不宜食用,需戒烟、戒酒、禁饮咖啡等,但并发肾脏损害时不宜食用高蛋白食物;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叮嘱患者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当患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被褥及衣服以保持内衣的干燥;应控制水分及盐分的摄入,服用利尿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和体重的变化,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脱水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建议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水肿的皮肤抵抗力很低并且感知能力差,应避免水肿部位烫伤、擦伤或受压而渗液而造成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改变体位并且给予适当按摩。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和流产都可加剧病情,因此需避免计划外怀孕;若患者有生育要求时,应停用免疫抑制药物半年,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病情。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自我护理也至关重要。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感染,约占27%[9-10],因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
综上所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靶向作用,能有效清除病理性B细胞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性炎症的状态。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乔爱卿,鲍仕慧,郑 映,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业,2012,21(17):42-44.
[2]龚存勇,王 莉,刘代玉,等.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4,27(1):397.
[3]顾 蔚,徐开林,林传明,等.UC-MSC联合利妥昔单抗及甲强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影响作用[J].血栓与止血,2014,20(3):121-125.
[4]牛啸昶,曾照芳,贾 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静脉血BCMA和CD138+浆细胞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2,41(7):643-645.
[5]周晨曦,邓丹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3,53(37):94-96.
[6]杨桂鲜,潘丽萍,宋 薇,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5):735-738.
[7]徐燕娟.美罗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20-21.
[8]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等.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541-544.
[9]房 静,纪英莲.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78-79.
[10]黄 玲,唐业莹.DNA280免疫吸附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1,9(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