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微博建设路径探索

2015-04-30丁小球刘晓芬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

丁小球 刘晓芬

摘 要:高校班级微博建设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主要抓手,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班级微博建设大致可分为调查研究、内容设计和微博经营等三个步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聚焦学习,充分发挥班级微博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桥梁作用,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把班级微博打造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高校;班级微博;新媒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4-0079-02

2014年1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1]。由于微博具有传播载体功能和开放性特点,班级微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目前高校班级微博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有关班级微博建设具体实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中山大学药学院为例,分析了班级微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步骤,并就如何开展班级微博建设提出建议。

一、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主要抓手

班级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建设成败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育人目标是否实现。目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不适应、辅导员对班级角色定位不清晰、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不够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班级凝聚力不足。

大学生是微博用户的主力军。一方面,《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至2013年6月底,“微博”大学校园用户数已逾3000万,其中以广东地区大学生“微博”用户数量最多。大学生用户的积极参与推动了“微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微博”的使用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在日新月异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3]。中山大学学生处在2012年3月发布的

《中山大学学生思想教育“三项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把班级凝聚力列入学生思想教育三项工程之一,并号召各班级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班级凝聚力建设[4]。可见利用班级微博开展班级凝聚力建设,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

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否正确,是一个国家是否稳固的根本保证[5]。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在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对新媒体既要敢用也要善用,要做到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相结合,受众扩面与内容提质相结合,宏观引导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官气”要少一点,“平民精神”要多一点,要借新媒体之口切实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6]。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委的核心职责。在2014年9月1日出版的2014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下分别发表文章,就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集体表态[7],可见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班级微博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便捷、更广阔的舞台。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主动指导大学生开展班级微博建设,在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互动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的实践策略

以中山大学药学院为例,班级微博建设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一)调查研究

2014年5月,中山大学药学院对全院大一至大三共35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对班级微博建设的态度和建议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始使用微博时间方面,2011年开始使用微博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1%)。在使用微博频率方面,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一天使用2—3次”、“一天使用1次”和“一星期使用3—4次”,学生所占比例依次为27.2%、21.3%和18.0%。看来大学生接触微博比较早,微博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对班级微博建设的态度方面,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建设班级微博的占65.6%,愿意和非常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班级微博信息的占69.3%。在班级微博应侧重功能方面,排第一位的是资源共享功能(80.8%),之后依次为信息准确功能(55.2%)、学习交流功能(53.1%)、更新及时功能(52.3%)等。在班级微博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获取信息方便(62.3%),之后依次为学习内容丰富(36.4%)、信息可信度高(33.9%)和提高班级凝聚力(30.5%)。对班级微博学习平台建设的建议方面,受访学生的建议主要包括:希望班级微博能真正做到帮助大家的学习、适当发布有趣味的新闻和信息、及时更新以及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等。

(二)内容设计

微博内容设计主要通过微博话题来实现。话题的设置既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切实需求,又要和新媒体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相结合。以中山大学药学院2012级1班为例,该班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意见,把班级微博的内容分别设计为“药知识”“药提问”“药趣闻”等话题。这些话题既做到了聚焦学习,又和大学校园生活紧密相连,不失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了全班学生参与班级微博建设的主动性。

(三)微博经营

微博经营好坏是班级微博建设成败的关键。该班在学生工作处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了班级微博运营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确保了班级微博政治方向正确、主题鲜明,又做到了信息更新及时。在微博内容选择上,该班努力实现微博内容有趣、有序、实惠、多样,而不是靠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此外,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微博经营可持续,该班还制定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如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评优和推优入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及给班级微博建设积极分子赠送小礼品等。

三、新媒体时代班级微博建设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班级微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少困难。当前大学生班级微博建设存在诸多不足,譬如对班级微博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班级微博定位不够清晰,微博内容缺乏原创,影响力不够,信息更新不及时以及趣味性不够等。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大学生班级微博建设是广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聚焦学习,发挥班级微博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桥梁作用

服务学生学习是当今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首要职责。随着慕课时代的来临,作为第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以信息时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为前提,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班级微博建设,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其次,积极动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微博与大学生班级微博互动,把课堂教学和微博答疑密切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此外,还应定期开展班级微博建设的效果评估,以促进班级微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资源,把班级微博打造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多样性,除了微博,大学生通常会同时使用其他新媒体,如QQ、微信、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等。新媒体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网络资源的分散性,后者给班级微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以班级微博为载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如结合微博举办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新生班级微博策划大赛和优秀班级微博评选等活动;其次,以班级“一帮一”为依托,努力打造院系班级微博平台,并提供经费支持和具体指导;再次,建立微博与其他新媒体的沟通融合平台,如通过微博话题把微信圈和QQ群上的信息资源对接,使得学生只要可以通过班级微博平台就能找到其他新媒体上的所有相关信息;最后,逐步建立以微博为主的校园舆情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园舆情监控和危机事件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高校中普遍开设校务班级微博微信[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0106/c1053-24036979.html,2014-01-06.

[2]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EB/OL].http://vdisk.weibo.com/s/dfd8_anmx3HNa,2013-08-19.

[3]王海峰.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

[4]中山大学学生思想教育“三项工程”实施方案[EB/OL].http://xsc2000.sysu.edu.cn/tz/tz002/95230.htm,2012-03-21.

[5]周先进,邬丽.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成为新媒体的“主心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21/c239644-25511587.html,2014-08-21.

[7]三高校表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2014/0901/c1001-25581420.html,2014-09-01.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