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普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5-04-30李学红
李学红
普陀位于上海西北部,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50所,学生8.7万余名。自2005年起,普陀区开始了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提高区域教育质量、推进优质教育的重要助推力量。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
契合了教育本原回归的时代要求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重“育分”轻“育人”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忽视甚至偏离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关注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这些价值目标契合了教育本原回归的时代要求。
在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要义的基础上,我区确立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理念,即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和发展需求;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促进整体生命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
越来越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价值观、行为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可持续价值观的渗透。这符合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成为我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作重点。
(一)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四个尊重”,即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我区按照“四个尊重”的要点,构建了尊重环境、尊重文化、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四大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课程。例如,尊重环境包括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教育为主的“绿色地球”系列,以经济与发展和绿色消费教育为主的“循环经济”系列;尊重他人包括以礼仪教育、孝文化为主的“传统美德”系列,以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公民责任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系列等。在每个子系列中,我们又开发了若干门课程作为支撑。如在尊重文化系列中,按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建立了“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两大系列。“民族文化”系列包括戏曲文化、农耕文化和龙舟文化等课程;“多元文化”系列重点以人类文明古国为核心的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和国际理解教育系列,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体验各国文化差异,在多元文化的比较借鉴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国际交流理解能力。
创新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我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了创新素养培养行动计划,开发和引进了一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重点的创新课程,建设了一批学生创新实验室。这些创新课程涉及地球科学、绿色能源、结构设计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人文和艺术培养等多个领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课程,我们进行了学生校际走班的探索。每周五下午,学生跨校选修创新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二)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课堂教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我区根据可持续发展教育“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教学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每年一个主题、连续8年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巩固和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例如,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中,引导教师挖掘教材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结合点、渗透点。在“有效互动”的研究中,我们通过互动的策略、互动的行为、互动的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有效教学视野下的作业设计”研究中,我们鼓励各学校探索通过制作实验类作业、课题研究类作业等,培养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探究,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后探究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学习能力。这些主题生成于课堂又进一步指导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贴合程度,更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反应以及预期教学效果的达成,而这些源于教师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源于对每一个学生发展需求的关注。课堂教学成为以学定教、师生合作的过程,学生在“尊重”的学习文化中获得了多元发展,教师也在“教学相长”的碰撞与激励中促进了专业成长。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
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强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我们认为,这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内涵。因为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教育公平的涵义由提供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向教育质量的公平,转向教育如何为每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即要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任何孩子不能排除在外。这要求我们不是要办好几所学校,而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按照这个要求,我区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为载体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区域实践。这些“新优质学校”面向全体、不挑选生源,尊重差异,以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需求和精神成长上都获得进步,也创生出了专属于每所学校的生长点和发展路径。如江宁学校以“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为办学理念,关注差异,改进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洵阳路小学学生中有40%的外来务工子弟和60%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本地人员子女。正是这样一所学校,坚守“尊重生命,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发展可能”的教育信条,在“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潜心研究学生,整体把握小学五年的教学,形成了基于课程标准、以校为本的结构教学框架。学校还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教师资源,开设了近40门序列化、平民化的阳光课程,供孩子自主选择,让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得到锻炼才能、发展特长的机会。整个校园充满阳光,每一层楼面和区角都有丰富的教育元素,形成了“一样的阳光,不一样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寻找阳光”的学校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我区一大批名不见经传、没有特殊资源配置、不挑而且也没资格挑选生源的普通学校逐渐成为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些普通学校的整体进步,筑高了普陀教育的基准线。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全区现有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学校58所,一批项目学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形成了办学特色。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了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已连续两年进行了“绿色指标”的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我区学生不仅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指数高,而且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学生个体和学校间的均衡指数、学习动力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课程领导力指数等多项指标都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而且,通过对2011年、2012年评价数据的纵向比较,我区学生在高层次思维能力、学业成绩学校间均衡指数、内部学习动机、师生关系、校长课程领导力等指数上也呈现持续优化的状态。
通过对2012年我区初中、小学参加“绿色指标”测评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对学校的认同指数等指数均高于非项目学校,尤其在学生高层次能力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三项指标上,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学校的达标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非项目学校,说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学校这些指标的影响比较明显。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情况教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同样表明,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教学关涉度,项目学校和非项目学校存在明显差异。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项目学校教师在“主题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课前预习探究,课堂报告、讨论、评价,课后实践”“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等8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均高于非项目学校,而在“讲授式教学”“讲授辅以启发”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值明显低于非项目学校。这说明从整体上看,项目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探究、合作、活动、报告、实践、创新指导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的教学方式。
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和学习能力,在“批判地看待可持续问题”“用全球视角述评可持续问题”“调查、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方案”“改善生活方式”等维度上,项目学校明显优于非项目学校,存在显著差异。
2012年10月,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普陀区进行了“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合督政”,督政结果表明,普陀教育在近几年发展中坚持义务教育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聚焦学校内涵建设,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
十年探索,且行且思,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之道。当前,我区正在创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构建覆盖全区学校的教育“云平台”,为课堂教学、家校合作、学校管理等提供全方位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渠道,让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并促进彼此学习智慧、经验等的分享。我们正在组织优秀的学科教师针对教学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支持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正在探索校园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支持下的“电子书包”项目,促进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编辑 潘雅 校对 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