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
2015-04-30傅继军韩雪
傅继军 韩雪
一、研究概述
(一)问题提出
数学被誉为“自然科学之母”。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特别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众所周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研究在同步推进中实现了聚合交叉。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与学中,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立足点,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尝试,不仅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功能的务本之举。
(二)理论支撑与实践基础
1.理论支撑
本研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其中,“内容架构的价值引导性特征”是指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即尊重他人(包括现代人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归根结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尊重”价值观的引领,改变人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学校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观念的培育,主要有赖于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探索创新。
2.实践基础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体系,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余年来经实践验证的主要成功经验,对深化与扩展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有效的导向作用,并且对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扎根于中国产生了奠基作用。特别是在探索国家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操作模式过程中,注重落实综合渗透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未来参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三)概念界定
1.可持续发展教育
本研究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指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本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应关注知识学习,而且要关注人同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的关系,要关注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不仅应关注人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与发展,而且要关注人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2.小学数学国家统一课程
本研究中的小学数学国家统一课程采用国家课程的狭义概念,特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北京市东城区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套主体性教材。
3.学科渗透式教学
学科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学科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某个学科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体悟情感,确立价值观。我们认为,学科渗透不是外部渗透问题,而是本身固有的东西如何自然而然地呈现的问题,需要体验与感悟,并非罗列与告知。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本研究呼应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推动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的适宜方式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数学教师为对象,通过研究和有效干预数学教师的教学,进而摸索深度课改背景下,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的适宜形式。
(二)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除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外,重点采用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数学教师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分析,为探究深化课改形势下,在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适宜学科渗透,提供质性材料。
三、研究过程
(一)数学课程文本研究阶段
通过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可以深切地感悟到,从课程性质到课程基本理念,无不体现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发展为导向的思想,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通过对文本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第一要务就是落实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的要求,完成好学科课堂教学任务,不必耗尽心思、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学科渗透的点位,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已包蕴在课程标准的设计和现行教材的编写中。
(二)数学生活原型研究阶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予以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其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本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格外关注提取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同时特别强化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取向。
(三)数学增值实践研究阶段
《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9个主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本身都或多或少与上述领域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相关联。因此,在本研究中,实验教师在制订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在首先完成本学科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注意掌控契机、融通整合、关注增量,培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的增长点,努力将“小学数学教学”增值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味的“小学数学教育”。
四、研究成果
通过进行本项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探索出了深度课改背景之下,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的具体适宜形式。
适宜形式之一: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本体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在关联性。由于上位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完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也随之改变。现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均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适宜形式之二:积累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数学化的基本活动经验。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是以现实生活经验为前提,在激活学生经验的教学情境中完成迁移和转化的。
适宜形式之三:能动整合有机落实数学知识点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我们深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渗透,是本学科教学的原有之意,它依附于该学科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松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因为我们所担负的是塑造未来的教育使命。有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时,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将小学数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融构合一。教师通过边演示课件,边讲数学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古埃及时候,由于尼罗河的常年泛滥,长期冲刷和泥沙的沉积形成了土地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古埃及人等到洪水退去以后回到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在丈量计算土地面积和分配土地中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当时,人们已经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甚至是圆形的面积了……”故事里不仅隐含着数学知识,文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有机渗透其中。
五、研究结论与问题
(一)主要结论
国家统一课程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学科具体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核心价值观,最为基本的形式就是学科渗透式教学。本研究以当下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的学科教学为切入口,廓清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的具体落实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效,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在于明确了学科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二者之间互补共生的内在关系,从而避免学科渗透中“油水分离”“叠床架屋”等负面现象的产生,还探索了深度课改背景下,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因何所托的操作适宜形式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小学国家统一课程(数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适宜学科渗透的研究,更多关注小学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天然联系和自然融通。在凸显学科特质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避免了形式单调、内容单一,做到了自然贴切、指向明确,但是有意识地选取教材内容,有步骤地实施小学数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渗透,还处于随机状态,层次性及系统性都不够鲜明。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还需要提升国家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落实层次,注重学科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梯度效果,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惟道是从的转型,真正实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小学数学教育”。
编辑 吴婷 校对 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