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声“天问”识曲衷

2015-04-30胡丽娟

上海戏剧 2014年10期
关键词:淮剧天问祥林嫂

胡丽娟

创演于2002年的淮剧《祥林嫂》,经艺术与市场历时10多年的考验,已被确认为当代淮剧的经典剧目,主演祥林嫂的陈澄藉此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陈澄表演功力精湛,她在该剧中的演唱获得业内外的公认,尤其是核心唱段“天问”(亦称“望天空”)风传全国,成为中国梅花奖艺术团巡演保留节目之一,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淮剧这一地方戏剧种在全国的影响。

戏曲之曲,至为关键。淮剧《祥林嫂》的音乐创作的成功,是演员表演成功的基础。作曲家赵震方是当代淮剧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王玉莲》、《宝剑记》、《鸡毛蒜皮》、《韩信》、《吴承恩》、《千古韩飞》、《诺言》、《李斯》等淮剧优秀剧目的音乐,均出于他的笔下。而《祥林嫂》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笔者试以《祥林嫂》中“天问”的分析,对赵震方的作曲艺术做个以小见大的总结。

赵震方的作曲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淮剧有两百多年历史,其音乐来自江淮大地的祭神音乐和民间小曲,这是淮剧最为本体的艺术因子。时代不断进步,但这个本体因子不但不能忽略,反而应该加强,以凸显淮剧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魅力。赵震方在处理全剧最核心的唱段“天问”时,就秉持了这一理念,在前半部分铺排使用了传统的“老淮调”,用以描述祥林嫂在风雪之夜、弥留之前的回忆,可谓老腔老调,原汁原味。作为淮剧最传统的唱腔,“老淮调”经一代代淮剧艺人的反复传唱,形成了一串串独具特色的润腔技巧。换句话说,那些“老淮调”在老艺人的口中,已不仅仅是演唱的旋律,而是一句句附有各种装饰的“腔”,呈现出无限的艺术魅力。这段“老淮调”到了稔熟老腔并善于运用的陈澄口中,可谓如虎添翼,益发传递出传统的风采。

传承的同时,必须出新。这个动力,不仅是时代要求和观众需要,更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要求。当然,作为一个资历深厚、艺术精湛的作曲家,赵震方首先考虑的是剧本情节的设定、人物塑造的要求,始终遵循戏剧矛盾、人物性格、戏剧节奏,同时考虑淮剧曲牌的容量、风格、情绪色彩,经过宏观和微观的考量之后再行发挥和创造的。

在“天问”的后半部分,祥林嫂发出了对人生、命运和整个世道的困惑、感叹和责问,抒情成分较重。此时,赵震方认为传统的“老淮调”已不足以表现人物的心态和感情特征,有必要在不破坏整体美感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他从旋律、句式、板式、节奏等方面作出调整,该凄婉时凄婉,该激越时激越,特别在最后的高潮部分借鉴了川剧的帮腔,并依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大行腔来结束全曲。“天问”创作完成后,许多淮剧演奏家、评论家认为,这是赵震方在传统基础上,充分运用作曲技巧、大胆创新的成功之作。

赵震方的作曲艺术,是对作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结晶。作曲家对艺术抱有深沉的敬畏感,对每一曲、每一调的处理都慎之又慎,反复打磨,力求完美。如“天问”上半唱段,赵震方在唱腔旋律不变的前提下,对每一节、每一句、每一词甚至每一字都进行了润色,如对“河”、“驼”、“挪”等阳平字音,在旋律上作了特殊处理;对淮剧地方语特有的衬词的运用,也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在下半部分里,作曲家对自己创作的每句旋律都反复推敲上百次之多,甚至对每个字的调值修饰上,都予以精心的推敲,确保陈澄唱来亲切自然而又韵味无穷。赵震方深知,戏曲的成功往往来自戏中唱段的成功,“海岛冰轮初转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志超我来恭喜侬”都分别让京剧《贵妃醉酒》、越剧《红楼梦》、沪剧《碧落黄泉》流传久远,若能留下一段能流传的唱腔,不仅对于一个戏目,而且对于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长远深刻的意义。这一理念,贯穿于赵震方淮剧音乐创作的全过程。

在历史上,戏曲音乐的创作多由演员和琴师们完成。这种创作模式对剧种音乐的传承、对流派唱腔的形成,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奠定了戏曲唱腔音乐的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新文艺工作者介入戏曲音乐领域,使其上了新的台阶。此后,戏曲艺术分工渐细,专职作曲家的创作模式应时而生。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作曲家介入戏曲音乐创作,只可称其为“专职”而难以马上称其为“专业”,这个过程的完成,必须经历一个对传统戏曲音乐、地域方言、戏曲舞台等全方位的研究、学习、掌握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赵震方的艺术生涯及成就,可以给我们以很多、很好的启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剧天问祥林嫂
淮剧还好吧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天问一号”的绝招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