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

2015-04-30黄合格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创新

黄合格

【摘 要】地理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学科,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先学习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创新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和主动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的真正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对教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模式进行变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利用探究设计,引领学生体验探究

新教材的活动内容基于问题的思路,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理念。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结构设计中。例如,讲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生存环境时,以景观图片予以引出特有的古生物种类,通过“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答案,活动一:提出一个概括性问题,即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为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此问题的探究过程,新教材又设计3 道小题作铺垫:第1 小题巩固学生已学过的大陆漂移内容,沟通新旧知识联系,明晰探究思路;第2 小题在第1 小题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对独立的大陆对于生物的影响是什么?第2 小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生物常识,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应适时给予补充;第3 小题引导学生学会探讨问题时,进行横向比较,促进知识迁移,了解为什么南极大陆特有古生物较少。在前面问题探究基础上,进行第二个活动,主要通过一系列数据使学生对“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更感性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摘到果子,体验成功喜悦。

二、注重学法指导,掌握自主探究方法

新教材基于案例的思路,更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学习内容加强学法指导,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知识,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其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努力做到目标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全方位参与中领悟并达到会学、能学。例如,教授亚洲中的“复杂的气候”这一小节,教材提供了“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的月份分配图”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等多幅地理图像,教师授课时应注意每幅图不同的呈现形式及其作用,对地图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教给学生归纳、对比等方法以发现规律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规律和问题的原因,并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其它洲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地理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有力措施。“诱思探究”教学最关键、最典型的方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发人深思的情境。

讲授新知之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展示一幅漫画或讲故事、小幽默,介绍热点新闻、趣闻,或欣赏一曲音樂、做一个小游戏等,以此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教授“大陆漂移”时,可这样导入:煤是地质时代植物变成,但人们在寸草不生、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却发现了厚达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的热带地区,却发现了古冰川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在学生因奇“愤、悱”时,可告诉他们:本节课学习中将得到解释。这样,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适当插入成语、古典诗词、民间谚语、或结合教学适当介绍一些风土人情、地理新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好奇心,而且也会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地理学习探究兴趣。例如,通过介绍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趣闻,既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人文地理特点,也可以形象地揭示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大的特征。再如,讲到南亚季风气候可提问: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冬天出发,夏天返航?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教师既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地理非常有用”。

四、巧设课堂提问,增强探究学习动机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如果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长此以往学习兴趣也就增强,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则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如果教师提问仅仅面向部分学生,将会失去多数学生的信任,就会抑制其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有难有易,难易适当,在提问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基础略差的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全面或者有错误,就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更正,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有效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提高,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例如,讲授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引导学生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设问: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泥沙最多?为什么?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和输沙量各有什么变化?减少的沙到哪里去了?下游为什么支流少?黄河下游河道有何特征?怎样治理黄河?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黄的根本是什么?怎样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学生分组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共同得出结论。这样,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则是前一个问题的提高,学生回答完前一个问题想回答后一个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五、激发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是面临的迫切任务。产生于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上的问题教学理论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问题情境的设置被广泛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甚至被作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使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培养自主探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时,这样设问: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南北气温相差近50℃。读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图可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却不在漠河,而在青藏高原区,这是为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该问题发生冲突,于是就产生迫切解决问题而又不能解决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