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需“文法”,观念须给力

2015-04-30郑祖芳

新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法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郑祖芳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揭示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学习语文课程对培养和提高人的素养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途径的多样化;“实践性”揭示了学习语文必须是“人”与“对象”交往的主观能动过程,在生活实际中“碰撞”的过程,而不是“纸上谈兵”。而这两“性”统属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性质,因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笔者以为,落实“语用”教学,可以尝试从“文法”和“观念”上寻找突破口。

一、探本寻“法”,“临模”达意

“法”指“文法”,这里指的是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包括用词造句、构段谋篇、立意布局等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模型模仿论”认为:“学习就是模仿的一种特殊形式。”儿童少年阶段,直观、具体的“模型”最能引起他们的关注,由此产生“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匹配”等一系列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者要努力探寻蕴藏在文本中、生活中的“文法”,以供学生“临模”之用。

1.从文体中寻“法”。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章或文学的样式,内容丰富,语言规范。不论是用词造句,还是缀句成段;不论是布局谋篇,还是定题立意,都有一定的“文法”可循。如写事的记叙文,要围绕着事情的意义来组织事情的“六要素”,使事情完整,过程清楚,意义突出,童话、寓言等作品也如此。而写人的记叙文,则要以事写人,围绕着人物的特点选择事例,事可不求完整,但“人的特点”要明确。在把握了这种文体的特征后,应将此类具体的文例加以比较、鉴别,使组织的新“模型”仿效起来更清晰、容易。在语言上,文体也有律可寻,说明文的平实、洁净、精准;诗歌的凝练、形象、韵律;记叙文的精练、含蓄、深刻等风格都为学习者学习表达提供了极好的范本。随着对各种文体的不断学习,不断刺激、强化,相关的“模型”会牢固地植根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表达此类文体的资本和习惯。

2.从“主题”中寻“法”。以单元主题安排课文,是课改以来教材编排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组课文的教育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选文展示了新时代科技在探索宇宙奥秘上的作用以及奇思妙想的发明创造,为学生认识宇宙世界,激发创新欲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一组“口语交际”与习作安排的也都是“我的奇思妙想”主题的内容。多数的单元主题不仅在人文熏陶方面指明方向,而且也为确定“语用”学习的落脚点提供了参照的线索。

3.依学段择“法”。学段不同,要求不一。要根据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择需“临摹”。如同样是模仿“写景”文,在低年段学生学习《荷花圆圆》时,宜以仿句为主,仿上一至几句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抓住作者如何写景物多,景物美的构段方法。六年级学生学习《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后,可仿以换位写物的角度采用拟人化手法来写景。

4.从师生中寻“法”。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大文本,“对话者”鲜活语言的流淌,是实践场的“原生态”,择其优如播良种,戒其劣如割莠草。因此,课堂上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课堂频繁的“对话”交流中,及时地捕捉评价“语音信息”,以期树立更多的“语用”正模型。其次,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语言修炼,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发挥正确的积极的主导作用。

二、拓展阅读,丰富库存

从文章构成的原理看,一篇文章的形成,是“观察—思维—表达”的三者统一,是作者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领悟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而从“阅读”过程来看,阅读是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逐步达到和作者共鸣的过程。课内,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下,逐步学会揣摩语言文字,潜心体会文章思想感悟的方法。随着阅读文本数量、种类的增加,各种文体,各种语式的交织碰撞,“语用”的积淀也会随之丰富,语感必在日积月累中变得敏锐。因此,要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激励,让学生结书为友,形成习惯。“阅读”不能拘泥于看纸质的“书报刊”。随着“书”的变形,信息的形式也呈现出多端化、多样化。因此,我们的阅读观也当从狭窄的空间走出来,把一切能够增长见识、拓展眼界、获得知识、交流情感的事物当做阅读对象。读语言文字,读自然人生,读天文地理……通过多样化的“阅历”,内心库存必定不断丰满,“语用”也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当然,课内的阅读,绝不能以为学习“语用”就是寻找句法、段法、章法的作文,以致削弱了“语用”的根基。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功。普通话好了,才能做到口头表达清楚;字写好了,才能使书面表达清楚;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词汇量,才能使“语用”如鱼得水。只有“十指齐力”,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多管齐下,学习“语用”之路才能走得实在,走得遥远。

三、“达”不论界,广开语路

同树立大阅读观一样,我们要更新陈旧的学习“语用”观。从“语用”教学现状看,存在着几个误区:一、认为学习“语用”是语文教师的事,是学校课内的事;二、家庭语文作业“有写才是”(低年级多为抄写生字词)。这两个误区严重削弱了学习“语用”的效率,恶化了学习“语用”的环境。其一,除语文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语用”往往不那么精心指导,如一些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题”文字题的阅读不那么讲究句意文理等等;其二,家庭作业中的“有声作业”,如朗读、复述、讲故事等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指导等等。鉴于此,我们呼吁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关心学生学习母语是全体教师的本分之事,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每位教师都应当是学习“语用”的指导者、引导者,因为任何学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都应当是学生的范本。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协调好家校关系,动员起家庭的教育力量,更新“作业”观念,落实好“语用”作业;要抓住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如节日,生日,婚丧嫁娶,自然气象,成功挫折等,让孩子及时表达,或说一说,或写一写,形成习惯,形成家规。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文法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关于1940 年尼玛抄写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normalized net lattice subspace①
A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algorithm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sequential NPsim matrix①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法有道,为作文注入音乐美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