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率先发展 建设教育强县
2015-04-29田辉霞
【摘 要】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蕲春县按照“办学理念新、质量高、结构优、条件好、师资队伍精、服务能力强”的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教育强县”工程,注重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整合教育资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关键词】 率先发展 教育强县 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 田辉霞,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局长。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50-02
2013年11月19日,中共黄冈市委、黄冈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全力打造黄冈教育品牌、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奋斗目标,规划了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根据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既定工作目标,蕲春县按照“办学理念新、质量高、结构优、条件好、师资队伍精、服务能力强”的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教育强县”工程,特别是力争实现“三个到位”,即政府经费投入到位,师资队伍建设到位,教育资源整合到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坚持多策并举,落实优先发展战略
敬业劝学,建国之根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事业发展到位,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推行县乡(镇、办)两级政府责任制、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制的教育工作双轨责任制,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对当前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管理;要建立学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积极扩大开放式办学;要进一步优化和重组全县的教育资源,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体制。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保上学、保安全、保运转、保公平、保发展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积极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事业,积极营造捐资助教的良好氛围。要满腔热情地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夯实蕲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二、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首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压力,增加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次,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公办与民办并举,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学前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确保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加快校舍、场地、师资、设施装备建设,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坚持精品化、品牌化、多样化的方向,加快高中布局调整步伐,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今年在河西新区投资2亿元新建1所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到2016年基本实现“高中进城”。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托本县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规划和设置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投资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打造蕲春职业教育“航母”,办好李时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坚持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首先,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挥城区教育龙头作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城乡学校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积极探索城乡结对帮扶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和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对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工资、职称、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派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定期开展名师对口支援、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活动,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其次,重点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均衡配置资源,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教育区域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县域内教师、校长流动的刚性机制,实行弹性编制,激发办学活力。第三,健全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大力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资助规模和范围,健全中职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力度,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完成学业。同时着力解决好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就业人员子女上学政策;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提高特殊学校办学水平。
四、坚持机制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首先,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视蕲春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步伐突破,有力有序推进。特别是按照《黄冈市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率先推进农村教学点师资质量提升工程改革试点、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德育系列化改革试点,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其次,加快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不断规范、完善和提高。同时,鼓励和引导民办学校采取办学权转让、融资扩股、校企联办等方式,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推动全县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第三,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建立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完善教育干部公开竞争选拔机制,着力打造“校长潜心办学、教师爱生善教、学生全面发展、校园充满生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第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改革,重点探索中小学校本课程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深入开展“社会评议学校、学生及家长评议教师、教师评议校长(干部)”的多元评价活动,完善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价制度,逐步建立更加科学、导向鲜明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坚持人才强教,激发教育内生动力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产生一流的教育。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首先,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德师风和实绩考核,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机制、师德考评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把师德考评与教师聘用、评级评优、绩效工资发放相挂钩;健全教育准入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人员及时分流。其次,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把加强培训作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全面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创建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思想、懂管理、肯探索、敢开拓,有创造精神的学校管理带头人。第三,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制定教育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从外地引进的名特优教师、硕士生以上人才,将给予增加工资、住房补贴、优先晋级晋职等政策待遇;大力推行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给予优秀教师更高的待遇,让干得好的得到更多实惠,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优秀人才当教师,努力使教师成为最有吸引力和最令人尊敬的职业。
责任编辑: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