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佛教音乐与和谐社会共同空间的探索

2015-04-29李丽丹

北方音乐 2015年1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

李丽丹

【摘要】本文将从人类群体宗教信仰对共建和谐社会有利作用的方面入手进行论述,把宗教音乐作为传播教义和让大众更好的理解接受的载体来发挥作用。以佛教音乐为例,分别从社会现状、佛教主导思想以及佛教音乐的影响和社会教化作用,来具体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佛教音乐;和谐社会;审美思想;教化功能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各地各民族主要信仰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从音乐的层面来讲佛教、道教的音乐特色性较浓,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有自己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从佛教音乐和共建和谐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帮助、推动作用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中国佛教及佛教音乐的由来及佛教的主导思想

(一)中国佛教及佛教音乐的由来

佛教相传在约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有古北印度迦秘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所创立。有印度通过陆路和海路分别经过中国的新疆和广州传人中国内地,但传人时间有多种说法,一种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人中国;另一种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人中国。两种说法折中说来是在两汉之际,约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人中国后,汉译大量佛教经典、佛教教义开始和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相结合,开始在中国传播。后来有不少君王把佛教当作“坐致太平”的思想工具,重视佛教的发展,使得译经、修筑寺院、开凿石窟等有了很好的发展。至隋、唐时期,佛教迎来了鼎盛时期,译经的规模和水平均超越前代,代表性的人物有玄奘、义净等。之后也形成了一些派系,如:天台宗、三论宗、宁玛派、噶当派等。在西藏地区,唐初的松赞干布提倡佛教,逐渐形成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

佛教音乐其实先于佛教传人中国,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引佛曲《摩诃兜勒》入中国,此时佛教还没有正式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是异域传入,经文翻译后要进行传播,一开始就把音乐当成了宣导教义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佛教音乐就应运而生了。随着佛教的传人,有部分佛教音乐也跟着传人,但毕竟是异域风格,要适应中国人的审美和要求就要尽快的和本土的民风民俗进行很好的融合。最初佛教音乐传人的形式是诵唱佛经,但都是梵语,经过汉译的经文音调不能和原来的音乐吻合,而妨碍了印度佛乐在中国的传播。东晋之初,大力推广佛教,也促进了佛教音乐的发展。中国佛教唱诵梵呗的创立,传说是从陈思王曹植的鱼山梵呗开始的。

(二)中国佛教的主导思想

隋、唐时期的帝王及贵族大都信奉佛教,这个时期他们为佛教的繁荣发展和佛教音乐的倡导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充分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功能,促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前面也有讲过一些君王把佛教当成“坐致太平”的思想工具,可见佛教思想的魅力和凝聚人心的神奇作用。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至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习佛法17年,终将佛法智慧带回大唐;鉴真和尚为传佛法六渡日本,途中艰辛致使双目失明。两位高僧的事迹充分说明佛教普渡众生、行善济世的精神追求。佛教的教义有很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派系,经历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主导思想和佛教宗教道德规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四姓平等、普渡众生、大慈大悲、业报轮回等等。提倡:忍辱、驯服、不抗恶、非暴力,主张众生平等、戒贪、节俭、布施、报恩。

二 中国佛教音乐的研究概况简述

在此引用田青老师在《中国宗教音乐》一书中代序的一句话:“研究音乐而不研究宗教、不研究音乐与宗教的关系、不研究宗教音乐,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同时也是田青老师编著的《宗教音乐卷》——佛教、基督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音乐一书中谈到中国对佛教音乐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里简略述之,分别是:第一阶段是音乐学界个别有识之士,“发现”和“初识”佛教音乐的阶段,20世纪初,以刘天华为代表的音乐家对佛乐的关注,并在30年代初记录了《佛乐谱》,是中国音乐家把佛教音乐列入研究范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阶段是40-50年代末,这一时期对佛乐的采集、整理工作形成规模并进入一个高潮,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潘怀素、杨荫浏等对北京智化寺音乐的考察和研究,让音乐家们知道在庙宇高墙之内还有如此珍贵动听的音乐。中国音协成都分会编辑的《寺院音乐》在1955年出版,是迄今为止收集佛教曲目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本谱集,可视为这一阶段佛乐研究工作的代表。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佛乐研究工作停顿了近20年。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开始,佛乐研究由复苏逐渐进入高潮。1983年至1994年,创作、排演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佛教内容的大型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在京、津两地公演,被新闻界誉为“中国的《弥赛亚》”标志着中国现代佛乐走上了一条立足传统、面向世界的新路。

三 中国佛教音乐审美思想及社会教化功能

(一)中国佛教音乐的审美思想

佛教思想对中国的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音乐主要有: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佛教音乐作为弘扬佛法的载体,一直受到高僧大德所重,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受到海内外音乐学者的重视。佛教音乐的意义对僧人和佛教信仰者来说有六种:一能知佛德之深远,二体制文之次第,三令舌根清静,四得胸藏开通,五则处世不慌,六乃长命无病;对听众(俗人)而言则起到“劝行三慧,明圣道之八友,令学四真;证园凝之两德”的作用。

佛教音乐美学与儒家的音乐美学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把“中正、平和、淡雅、肃庄”作为基本原则。审美情趣亦逐渐与儒家、道家相互渗透、融合,共同的趋于“和、静、远、清、淡、古”,以单音音乐为主。佛教音乐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讲,分为两大类:一是唱给佛、菩萨等非现实的对象听,成为法事音乐或庙堂音乐;一是唱给“俗人”听,称为民间佛乐或民间佛曲。

(二)中国佛教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结合以上所讲佛教的由来、主导思想、佛教音乐的研究概况、审美思想等内容,以及目前佛教等宗教音乐的繁荣发展,学者们的认真研究及创作,充分体现了佛教音乐和社会、民间的高度融合。佛教音乐有唱诵音乐和器乐音乐两大类,具有庄严肃穆、清畅哀雅、纤婉迂回、细腻潇洒的音乐风格。一般以诵唱经文和研究佛教音乐的学者们创作的佛教乐曲为主,佛教音乐内容大都歌颂佛祖的功德、倡导众生向善,可以很好的让唱者和听者凝神安心、胸襟豁然,让自己的心境清净、向善、随缘。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听闻佛乐能使我们浮躁、烦恼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净化。也就是说听闻或者诵唱佛乐能让众生止断烦恼、熄灭妄念、净化内心。这个我有亲身体会,经常和一些朋友到寺庙里去听佛乐,听闻钟鼓声和神圣、质朴、纯真的唱诵音乐,顿时觉得心平气和、胸襟豁然。

佛乐具备以上的功能之后,社会教化的意义就应运而生了,人人心中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佛,有着心灵道德准绳的约束和良好的引导,自然会和身边的人相处融洽,多行善事。

四 中国佛教音乐对共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现在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欲加迅猛,然而,由于人们竭力追求物欲享受,过分挖掘自然资源,更有些不法分子违法开采、盗猎等情况令人堪忧。同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淡然冷漠、自杀比例增大、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增高、离婚率上升、为了满足私欲经济犯罪的人员更是司空见惯。他们心里没有自己的信仰也就做什么都毫无顾忌了,从而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众所周知音乐具有治疗和感化人心的功能,佛乐更加具备教化的功能。莎士比亚曾说:“音乐有一种魔力,它可以感化人心向善,也可以诱导人走上堕落之路。”根据音乐的功能,佛乐的功能更加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佛教音乐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上文化艺术团体编制了不少优美动听的佛教乐章;佛教徒也纷纷成立佛乐团,并在海内外进行友好交流,到处传播平等友爱、和平安乐的音符,引起了听众渴望和谐、祈求和平的共鸣。佛乐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的适应世俗人群的审美,现有各种各样风格的佛曲,时尚动听,获得广大听众的喜爱。更有大批的佛教信徒皈依佛门,到寺庙抄经、组织放生、救助动物等活动很好的开展,在不断地传播善良和正能量。

五 结语

当然,各国都有着自己国家严明、健全的法律法规,也配备了相应的公安、司法、劳教等机关,给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如果人人心里有向善的信仰,有自己心灵的道德准绳和深信业报轮回、行善事能积德,自然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综上所述,佛教音乐对教化人心和建设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这个社会上人人都能对自己的信仰心怀虔诚和赞颂,共同延续宗教音乐经久不衰的主题。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暖民心
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